[实用新型]无人机机体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3611.X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勇;杨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机体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机体结构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涉及一种 具有减震效果的无人机机体,是无人机机体支架。
背景技术
常用的小型无人机大多采用四轴结构,具有灵巧、机动、便捷等优点, 无人机最大的用途在于连接带有摄像机的云台进行航拍、侦查等相关飞行 任务。为了提高拍摄效果,需要克服无人机飞行、无人机工作产生的震动 等对摄像机的影响,现有的方案是通过将减震球设于机体和云台之间进行 减震。
申请号为201520446982.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云台的减 震结构,具有一对平行设置的固定臂组件,每个固定臂组件皆具有横截面 为C字形的横梁,横梁顶板固定在多旋翼无人机的底面,横梁底板的两 端在其内面上分别竖立二级减震球,两个二级减震球的顶面之间连接一条 开口向上的固定槽,固定槽内至少竖立两个一级减震球,一级减震球的顶 面之间连接一条压板,压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拉杆,拉杆向下穿出固定槽, 所有拉杆的底端之间共同固定云台。
上述方案通过无人机底面与云台之间的减震球实现减震。但是,这种 方式的减震效果甚微,仅能消除一部分来源于无人机的震动。为提高减震 效果,上述方案增设了两组减震球,虽然对减震有些帮助,但是仍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减震问题。另外,额外增设的减震球额外地增加了整个无人机 的体积和重量,不利于航拍和节能。
因此,对于无人机领域来说,获得一种有效的减震方案成为了本领域 技术人员始终研究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无人机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人机 机体支架,将减震球安装在无人机机体支架内部,从无人机机体角度解决 震动问题,将震动消耗在无人机机体上,彻底避免了无人机内电机等震动 对摄像机拍摄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人机机体支架,包括一次成型 的下支架、机臂、电机座,机臂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和电机座,下支架上 侧固定有上支架,上、下支架之间设有减震球,竖直设置的减震球上下两 端分别连接上、下支架。
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创新地将减震球设于上、下支架之间, 通过减震球吸收电机等部件产生的震动,减震效果优越;另外,相对现有 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
进一步地,为较好地固定减震球、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减震能力,同时 为增加减震球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长方体状的上支架包括一体的矩形 底壳和U形侧壁,侧壁连接底壳的边缘,矩形底壳的四角各固接一支撑杆, 支撑杆依次穿过减震球、下支架,支撑杆末端螺纹连接下支架下侧的螺母。
进一步地,为简化固定结构,支撑杆包括一体的圆盘部和杆部,圆盘 部为片状结构,杆部一端连接至圆盘部的中央、另一端从下支架伸出,圆 盘部与上支架底壳一体注塑。支撑杆与上支架一次成型制成,既提高了机 体支架的集成度,又简化了加工工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球包括一体的上连接部、中部及下连接 部,呈圆筒形的上连接部插入至上支架底壳的凹槽中,下连接部呈阶梯状 筒形且其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下连接部嵌入至下支架的凹孔中、与下 支架卡合连接。
上述结构的减震球与上支架、下支架的连接效果较好,因而其可靠性 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上支架底壳的凹槽截面呈圆形、直径大于/等于减震球上 连接部的直径,下支架的凹孔为台阶圆孔,凹孔的下半部直径大于上半部 直径。
进一步地,减震球的中部的外部轮廓呈轮胎状。
进一步地,为方便旋动螺母,本实用新型中,与支撑杆末端连接的螺 母为蝶形螺母。
进一步地,电机座上方开有用于容纳电机底座的Y形凹槽。
进一步地,机臂的个数为四个。
进一步地,下支架呈长方体状、连接四个机臂。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 机体支架可用于四旋翼小型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从无人机 机体的角度出发,将电机及其他部件的震动与无人机拍摄装置分离,在震 动向云台传播之前将其消耗掉,从根本上避免了机体震动传播到云台及摄 像机上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拍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零部件相对较少,因而提高了无人机飞 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3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