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微尘机的定向进棉侧向排微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3766.3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2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严旭新;马卫青;潘璟;周培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郎(金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9/16 | 分类号: | D01G9/16;D01G9/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尘 定向 侧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除尘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清除棉花或其它 纤维中细小微尘的除微尘机。
背景技术:
除微尘机是用于清除棉花或其它纤维中细微尘埃和杂质的高端纺织除尘设 备,现有除微尘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外置式的进棉管1、送棉风机2、内喷 棉管3、喷棉口4、棉尘分离腔5、弧面排尘网板6、吸棉风机7、出棉管8、排杂 腔9和排尘风机10,其中,进棉管1和内喷棉管3分别与送棉风机2的进口和出 口密封相连,在内喷棉管3的喷棉口4设有棉流摆动机构,从内喷棉管3的喷棉 口4喷出的棉流正面对撞击在弧面排尘网板6上,并在弧面排尘网板6上改变位 置,吸棉风机7设置在棉尘棉尘分离腔5的下端左侧,吸棉风机7的出口与出棉 管8密封连接。
其排尘原理为:
含有微尘的棉流从进棉管1由送棉风机2送入内喷棉管3,棉流在棉流摆动机 构的作用下不断改变与弧面排尘网板6的接触位置,使棉流与弧面排尘网板5均 匀满幅撞击接触,棉流在棉尘分离腔5中随风飘散,其中含有的微尘由排尘风机 10从弧面排尘网板6上的网孔中吸入排杂腔9内,棉流则依靠其自重力和吸棉风 机7的抽吸力从出棉管输入梳棉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尘效果并不理想,从 设计原理上讲,含有微尘的棉流从内喷棉管3的喷棉口4喷出后,棉流与弧面排 尘网板6撞击后会将棉流撞散抛起,使棉流在棉尘分离腔5充分抛松,实现棉尘 的分离,然而,由于弧面排尘网板6是满幅设有渗气孔,当棉流以特定速度撞击 到弧面排尘网板6上时,在排尘风机10形成的负压作用下,棉流不能有效撞散抛 起,棉流绝大多数被吸附在弧面排尘网板6上,棉流在棉尘分离腔5内不充分抛 松,棉花与微尘难以分离,因此微尘不能有效清除,微尘的清除率小于50%,这种 清微尘机只是理论上的创新买点,实际清除效果很不理想,不能满足高端纺织对棉 条除杂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微尘机的 定向进棉侧向排微尘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微尘机的定向进棉侧向排微尘结构,包括进棉管、送棉风机、内喷棉管、 喷棉口、棉尘分离腔、弧面排尘网板、吸棉风机、出棉管、排杂腔和排尘风机, 其中,进棉管和内喷棉管分别与送棉风机的进口和出口密封相连,其特征是:喷棉 口的设置位置位于弧面排尘网板水平方向长度的中心,喷棉口的大小小于等于内 喷棉管的内径,在弧面排尘网板上正对喷棉口的位置为无孔光滑区,无孔光滑区的 大小与从喷棉口喷出的棉流束相当,在无孔光滑区的左右两侧及下面均为微尘吸 除区,在微尘吸除区和淌棉斜面上均匀地设有吸尘孔,吸棉风机设置在棉尘分离腔 的下端左侧,吸棉风机的出口与出棉管密封连接。
进一步,无孔光滑区设置在弧面排尘网板的弧面接棉区的中间位置。
由于将除微尘机的喷棉口设计成内径小于等于内喷棉管内径的直喷棉结构,无 须现有技术中的棉流在棉流摆动机构,不仅消除了棉流在棉流摆动机构缠绕棉束 的缺陷,而且有利于棉流的定向喷射抛扬,由于在弧面排尘网板上正对喷棉口的 位置设计成无孔光滑区,且无孔光滑区的大小与从喷棉口喷出的棉流束相当,而在 无孔光滑区的左右两侧及下面均为微尘吸除区,在微尘吸除区均匀地设有吸尘孔, 这样,从喷棉口喷抛出的棉流定向地撞击到弧面排尘网板上的无孔光滑区,棉流 撞击到无孔光滑区后,不会被排尘风机产生的负压吸附在无孔光滑区上,棉流则 会被撞击反向弹性抛扬,进一步松开,在此过程中,被弹性抛扬开松的棉流在棉 尘分离腔内受到三股作用力的作用,第一股是由排尘风机产生的吸尘负压吸力, 通过无孔光滑区的左右两侧及下面的微尘吸除区上的吸尘孔吸除棉流中的微尘, 被进一步开松的棉流被无孔光滑区的左右两侧的微尘吸除区吸引反向侧移,这样 就能进一步撕松棉纤维,延长棉纤维下落运动的时间和下落路径,更利于棉纤维 与微尘的分离。第二股是吸棉风机的抽吸作用力,第三股是棉纤维的自身重力, 棉纤维在这二股作用下缓慢地沉落在弧面排尘网板下段的淌棉斜面上,在棉纤维 下落及在淌棉斜面上下移过程中,在棉纤维中所含有的微尘被进一步吸除,从而 提高了微尘的清除率,申请人经试验,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除微尘机处理后棉 纤维中微尘的清除率达到92%以上,同时短绒的清除率高达60%,而现有技术的微 尘清除率在50%以下,短绒的清除率不到15%,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 清微尘效果具有显著进一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郎(金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卓郎(金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3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