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刹车定位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7679.5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3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涂元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标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0 | 分类号: | F16D6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刹车定位销。
背景技术
刹车,也称为制动,是指使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或机械等停止或减低速度的动作。制动的一般原理是在机器的高速轴上固定一个轮或盘,在机座上安装与之相适应的闸瓦、带或盘,在外力作用下使之产生制动力矩。刹车装置也就是可以减慢车速的机械制动装置,又名减速器。简单来说:汽车刹车踏板在方向盘下面,踩住刹车踏板,则使刹车杠杆联动受压并传至到刹车鼓上的刹车片卡住刹车轮盘,使汽车减速或停止运行。汽车手动刹车是在排挡旁,连于刹车杠。常见的还有自行车刹车,它是靠固定在车架上的杆状制动器或者盘装抱刹制动器等来进行减速的。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摩托车、汽车甚至自行车都有使用油压刹车,而油压刹车主要是通过给油缸一个压力,从而使得对制动部件输出一个压力,从而使得制动部件给轮胎一个挤压摩擦力,从而使车辆减速,但是,这对油缸的密封就有了很高的要求,一般是通过在螺钉上套接密封环,虽然达到了密封效果,但是油缸内主要都是油,在安装刹车定位销的摩擦力不足,容易发生打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摩擦力的刹车定位销。
一种刹车定位销,包括销杆,所述销杆上设置有伸入刹车油缸的螺纹端、用于套接密封圈的环形凹槽以及安装刹车部件的安装端,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螺纹端和安装端之间,所述环形凹槽和螺纹端之间设置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上设置有环形齿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刹车定位销使用过程中,通过螺纹端将定位销拧入至油缸中,使得刹车定位销固定在油缸上,同时在拧入过程中由于螺纹端和环形凹槽之间设置有摩擦部,使得销体与油缸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止打滑的效果,能够使得螺纹端能够更方便地拧入油缸中。同时由于摩擦部上设置有的环形齿牙,除了通过环形凹槽中套接密封圈使得防止油料渗出外,还能够逐层防止油缸中的油料通过螺纹的间隙渗出,起到了更好的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齿牙朝向环形凹槽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环形齿牙是朝着环形凹槽倾斜的,使得能够在定位销朝向油缸运动时更加省力,同时在定位销背离油缸运动时的阻力更大,起到了一个单向阻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端和环形凹槽之间设置有挡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当环的设置,分离了安装端和环形凹槽,使得即使油料渗出也能够起到一个阻挡作用,也不会很轻易地影响安装端部件的安装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凹槽和摩擦部之间设置有凸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环的设置,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刹车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而热量会导致油料膨胀,油料的膨胀系数明显大于金属,通过凸环的进一步膨胀会使得减少销体和油缸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能够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环上设置有倒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倒角的设置,在安装过程中,能够使得凸环的进入油缸更加顺利,同时在起到密封作用时,能够逐渐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对油压有一个缓冲作用,而不是一次性突然增大,对销体损坏过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环上设置有倒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倒圆角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销体安装的流畅性,以及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刹车定位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销杆;2、螺纹端;3、环形凹槽;4、安装端;5、摩擦部;6、环形齿牙;7、挡环;8、凸环;9、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刹车定位销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刹车定位销,包括销杆1,所述销杆1上设置有伸入刹车油缸的螺纹端2、用于套接密封圈的环形凹槽3以及安装刹车部件的安装端4,所述环形凹槽3设置在螺纹端2和安装端4之间,所述环形凹槽3和螺纹端2之间设置有摩擦部5,所述摩擦部5上设置有环形齿牙6。
所述环形齿牙6朝向环形凹槽3倾斜。
所述安装端4和环形凹槽3之间设置有挡环7。
所述环形凹槽3和摩擦部5之间设置有凸环8。
所述凸环8上设置有倒角9。
所述凸环8上设置有倒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标车辆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标车辆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76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