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9301.9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0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磊;王齐;刘宾;王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宾澄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0 | 分类号: | H01B5/10;H01B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4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银 铜合金 丝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
背景技术
锦丝线广泛应用于多媒体音箱、电视机、舞台音箱、笔记本以及音圈中,比 如扬声器导线、音圈引出线等,而现有的锦丝线主要以裸铜或者裸铜合金为主要 材料进行加工,铜的导热导电性能好,但是价格高,韧性不足,抗拉强度低, 硬度低,容易吸潮、耐压性能不高,抗冲击性能较差,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易被弯 曲,加工难度高,导致成品率低。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以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 线,韧性好,硬度高,延展率大,抗拉强度高,加工容易,使用寿命长,耐压 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包括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包括芯线,所述芯线上平行并绕有三股镀银镁铜合 金合金导线。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顺绕。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反绕。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顺反绕。
较优地,所述芯线为棉芯或者纤维丝。
较优地,所述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的线径介于0.4-0.45mm之间。
较优地,所述镀银镁铜合金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的额定电压介于4-6V 之间。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外套设有护套层。
较优地,所述护套层为导电硅胶层。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外设有抗氧化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包括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 体,所述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包括芯线,所述芯线上平行并绕有三股镀银 镁铜合金合金导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包 括芯线,芯线为导线的载体,芯线的韧性好,芯线上平行并绕有三股镀银镁铜 合金合金导线,镀银镁铜合金合金硬度高,导电性能好,而且具备优异的抗屏蔽功 能,延伸性好,抗拉强度高,加工容易,不破坏线材本质,线材更有弹性,使用 寿命更长,耐压性能好,阻抗值小,阻抗一致性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 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包括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 1,所述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1包括芯线11,所述芯线11上平行并绕有三 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12,镀银镁铜合金合金硬度高,导电性能好,而且具备 优异的抗[屏蔽功能,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延展性好,硬度高,抗拉强度高,加工容 易,使用寿命长,耐压性能好,阻抗值小。其中,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12可 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加工完成后的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抗拉强度可以 达到480N/mm2以上,屈服强度可以达到170N/mm2以上,延伸率可以达到35%, 布氏硬度可以达到331HB,各项性能完全满足多媒体音箱、电视节、舞台音箱、 笔记本以及音圈的使用要求。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12顺绕。通过顺绕提高耐冲击性 能和抗弯曲的强度。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12反绕。通过反绕提高耐冲击性 能和抗弯曲的强度。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12顺反绕。通过正反绕提高耐冲 击性能和抗弯曲的强度。
较优地,所述芯线11为棉芯或者纤维丝。棉芯或者纤维丝的抗拉伸能力强, 韧性好,为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的加工提供支撑。棉芯或者纤维丝可以从市场 中直接购买获得。
较优地,所述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的线径介于0.4-0.45mm之间。
较优地,所述镀银镁铜合金镀银镁铜合金锦丝线本体1的额定电压介于4-6V 之间。
较优地,所述三股镀银镁铜合金合金导线12外套设有护套层13。防护套13 可以提高防水防潮的能力。
较优地,所述护套层13为导电硅胶层,在提高防水防潮的能力的同时,提 高导电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宾澄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宾澄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9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