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取茶叶的茶叶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9882.6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3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新昌县澄潭茶厂 |
主分类号: | B65D25/52 | 分类号: | B65D2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闫红烨 |
地址: | 3125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茶叶 茶叶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罐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取茶叶的茶叶罐的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在取用茶叶时,首先打开罐盖,然后拿起茶叶罐,通过用手抖动茶叶 罐,使茶叶罐内的茶叶倒入茶杯,由于人手抖动的力度很难控制,往往不是倒 多了就是倒少了,数量不宜控制,从而取茶叶不方便。还有些人在倒茶叶时, 为控制倒茶叶量的多少,用手指头阻挡加以控制,这样更使这一动作趋于不怎 么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自动取茶叶的茶 叶罐,能够取茶叶方便和卫生,茶叶量容易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取茶叶的茶叶罐,包括罐体 和与罐体配合安装的罐盖,所述罐体包括漏斗、出料管、振动输料管、振动器、 电池、堵盖和本体,所述罐体的下部内设有漏斗和电池,所述电池设在漏斗的 下方,所述漏斗的输出端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与振动输料管的输 入端软连接,所述振动输料管的底部设有振动器,所述电池与振动器连接,所 述振动输料管的后端穿过本体的壁体,所述振动输料管与本体的壁体之间设有 间隙,所述振动输料管的输出端设有堵盖,所述本体的内侧面设有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上支撑有振动输料管。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弹簧和支座,所述本体的内侧面设有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与振动输料 管卡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输料管的输出端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通过连接带与 堵盖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通过开关与振动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管的输出端通过弹簧软管与振动输料管的输入端软连 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器振动,从而带动振动输料 管振动输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茶叶方便和卫生,茶叶量容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取茶叶的茶叶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罐盖、11-漏斗、12-出料管、13-振动输料管、14-振动 器、15-电池、16-堵盖、17-本体、18-支撑机构、19-套环、20-连接带、21-开 关、181-底座、182-弹簧、183-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取茶叶的茶叶罐,包括罐体1和与罐体1配 合安装的罐盖2,所述罐体1包括漏斗11、出料管12、振动输料管13、振动器 14、电池15、堵盖16和本体17,所述罐体1的下部内设有漏斗11和电池15, 所述电池15设在漏斗11的下方,所述漏斗11的输出端设有出料管12,所述出 料管12的输出端与振动输料管13的输入端软连接,所述振动输料管13的底部 设有振动器14,所述电池15与振动器14连接,所述振动输料管13的后端穿过 本体17的壁体,所述振动输料管13与本体17的壁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振动 输料管13的输出端设有堵盖16,所述本体17的内侧面设有支撑机构18,所述 支撑机构18上支撑有振动输料管13,所述支撑机构18包括底座181、弹簧182 和支座183,所述本体17的内侧面设有底座181,所述底座181上设有弹簧182, 所述弹簧182的上端设有支座183,所述支座183与振动输料管13卡接连接, 所述振动输料管13的输出端套设有套环19,所述套环19通过连接带20与堵盖 16固定连接,所述电池15通过开关21与振动器14连接,所述出料管12的输 出端通过弹簧软管与振动输料管13的输入端软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取茶叶的茶叶罐在工作过程中,本体17内的茶叶通过 出料管12进入到振动输料管13,开启开关21,启动振动器14并移出堵盖16, 通过振动器14振动,从而带动振动输料管13振动输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能 够取茶叶方便和卫生,茶叶量容易控制。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 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新昌县澄潭茶厂,未经浙江省新昌县澄潭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9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钢筋笼混凝土海洋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泥页岩有机质孔隙度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