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负极端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0119.5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2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军;叶金飞;程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负极 端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接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蓄电池负极端头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整车电气功能增多,蓄电池负极端头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需要保证蓄电池负极安装可靠,不会出现虚接现象,其次安装要方便,操作工具要有足够的空间,最后需要在负极上设计有单独螺柱便于有特别需求的用电器搭接。蓄电池负极端头结构设计尤其重要。
现技术的蓄电池负极端头没有设计单独的螺柱,如图1所示为现蓄电池负极端头,包括蓄电池负极端头01和负极端头紧固螺母02,其它用电设备搭铁无法挂接在负极端头上面,负极端头锁紧螺母都是在侧面导致操作工具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蓄电池负极端头结构,通过本负极端头结构不仅能用于各用电设备的搭接,而且安装操纵空间不受周围部件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蓄电池负极端头结构,包括有蓄电池负极本体、蓄电池负极螺柱、蓄电池负极压块、蓄电池负极螺母及焊接螺柱;
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与所述焊接螺柱分别固定于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的两侧;所述蓄电池负极压块上设置有螺栓通孔;所述蓄电池负极压块套于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上;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母与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与所述焊接螺柱平行且垂直于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的上表面。
所述蓄电池负极压块与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卡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卡入所述凹槽的两个侧面为斜面。
所述凹槽的两个侧面也为斜面;自所述凹槽的端部向所述凹槽的底部延伸时,所述凹槽的宽度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电池负极端头上增加一个焊接螺柱,用于汽车电器设备接地端子搭接,并且蓄电池负极端头紧固螺栓从上端紧固,安装操纵空间不受周围部件限制,并且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蓄电池负极端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负极端头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负极端头主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蓄电池负极端头,02负极端头紧固螺母,1蓄电池负极本体,2蓄电池负极螺柱,3蓄电池负极压块,4焊接螺柱,5蓄电池负极螺母,6汽车电器设备接地端子,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电池负极端头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有蓄电池负极本体1、蓄电池负极螺柱2、蓄电池负极压块3、蓄电池负极螺母5及焊接螺柱4;在本申请中,蓄电池负极本体结构同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2与所述焊接螺柱4分别固定于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固定焊接螺柱的蓄电池负极本体的平面比用于固定蓄电池负极螺柱的蓄电池负极本体平面低。所述蓄电池负极压块上设置有螺栓通孔;所述蓄电池负极压块套于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上;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母与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蓄电池负极螺柱与所述焊接螺柱平行且垂直于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的上表面。
所述蓄电池负极压块3与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凹槽31;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卡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蓄电池负极本体卡入所述凹槽的两个侧面为斜面。所述凹槽的两个侧面也为斜面;自所述凹槽的端部向所述凹槽的底部延伸时,所述凹槽的宽度逐渐减小。这样随着蓄电池负极螺母的紧固,蓄电池负极本体会卡入蓄电池负极压块的凹槽内,提高紧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电池负极端头上增加一个焊接螺柱,用于汽车电器设备接地端子6搭接,并且蓄电池负极端头紧固螺栓从上端紧固,安装操纵空间不受周围部件限制,并且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0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振稳定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