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液体槽车底部卸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0799.0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8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江屿;艾晓欣;张树晨;王琳;徐航;徐烨琨;陈涛;李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14 | 分类号: | F17D1/14;F17D3/01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郑聪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液体 槽车 底部 卸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卸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液体槽车底部卸车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汽车槽车运输的液体物料,利用卸车泵从槽车底部抽出物料是最为常用的 的卸车方法。通常这种卸车方法的工艺设计如附图1所示,包含气相平衡管、卸车鹤管 和卸车泵。通过气相平衡管将槽车和储罐的气相空间连通,使槽车和储罐达到气相平衡。 槽车底部的接口与卸车鹤管相连后,启动卸车泵,将槽车内的液体物料抽出,送至储罐。
这种传统的卸车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包括槽车内物料卸不净,卸车 泵易气缚,卸车时间过长,卸车过程有泄漏等。具体体现在:槽车内物料卸到低液位时, 如果卸料泵抽吸流量较大,会造成下料口处,流体形成涡流,引入汽相,以及槽车底部 出料管不满管时和槽车底部卸料口到卸车泵入口管道系统存在比卸料口高的点,都易造 成卸车泵进口吸入气体,形成气阻,造成泵气缚、异响、不上液等异常情况,频繁如此 运行,对卸车泵损伤较大,严重时会很快造成泵损坏;有时为保证能尽可能的将槽车物 料卸完,不得不过早将卸车泵流量降得很低,缓慢抽吸;或停泵,充液,再启动抽吸, 这样对泵和电机也不利,而且无形中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延长了卸料时间; 此外,卸车完毕后,槽车底部残存物料抽不干净,关闭接口两侧切断阀后,接口前后管 道存液,解离接口后,残存液体外漏污染环境,并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卸车泵经常会吸 空,所以对泵的选型有比较大的限制,要求卸车泵必须有比较高的耐吸空能力。虽然屏 蔽泵和磁力泵都比离心泵有更好的密封性,但这两种泵在吸空时容易损坏,在传统的卸 车工艺中往往无法使用。
为了解决传统的卸车方法的上述问题,工程设计行业内尝试过一些改进的卸车方法。 其中效果比较好的改进方法是抬高槽车停车场的地坪高度,使槽车、卸车鹤管、卸车泵 形成“步步低”的位差布置,依靠位差来确保卸车过程顺畅、物料彻底卸空。虽然这种 方法在使用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抬高槽车停车场的地坪高度带来的土建投资相 当高,经济性上不具备优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更好的克服上述技术缺陷,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 不损害卸车泵的前提下,彻底卸净液体槽车内物料的汽车液体槽车底部卸车装置及方法, 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液体槽车底部卸车装置,包括液体卸车鹤管、自引罐、卸车泵、气相平衡 管、储罐,储罐与卸车泵连接,卸车泵连接在自引罐上,自引罐与卸车鹤管连接,卸车 鹤管连接液体槽车,气相平衡管分别与储罐、自引罐、液体槽车的气相空间部分连接, 自引罐与气相平衡管之间有控制阀门。
所述自引罐容积为50-100L,自引罐上设有液位计,自引罐液体入口设内插管,插入 到接近自引罐底的位置。自引罐与气相平衡管之间有控制阀门,在控制阀门与自引罐之 间设有压力表。自引罐可以起到两个作用:1.可以缓冲和稳定卸车泵的入口流量;2.罐 内负压时可自发抽吸槽车内残留的液体物料。
汽车液体槽车底部卸车装置的卸车方法,包括步骤为:
(1)液体卸车鹤管与气相平衡管与液体槽车连接;
(2)液体槽车顶部气相口与气相平衡管连通,打开自引罐与气相平衡管之间的控制 阀门,将自引罐注满,关闭自引罐与气相平衡管之间的控制阀门;
(3)打开卸车泵开始卸车,到自引罐液位到低点时,停卸车泵,关闭液体槽车排液 口和顶部气相口,液体槽车和接口管路内残存物料自然流到自引罐,卸车完成。
步骤(2)自引罐注满过程中,通过液位计进行观察。
步骤(3)所述卸车过程中,自引罐处于负压状态。
步骤(3)所述卸车过程中,当压力表显示自引罐与液体槽车压力平衡时,卸车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辰绿色能源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0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