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密封转向器输入轴的防尘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3430.5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6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丛林;曹芹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0 | 分类号: | B62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郭海彬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密封 转向器 输入 防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密封转向器输入轴的防尘 罩。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汽车、柴油车及电动汽车。下面以汽车为例加以说明。随着汽车 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各项性能要求和驾乘品味不断提升,提高汽 车零部件的可靠性、整车NVH性能,营造舒适的驾乘环境,是每个汽车制造 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汽车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转向器的输入轴处设有转 向器防尘罩。传统的转向器输入轴的防尘套与转向器输入轴壳体配合,此种防 尘罩起到的只是单纯的防护作用,结构较简单。但是,这种防尘罩的密封性能 不好,车内噪音较高,灰尘、泥水等杂物容易进入防尘罩内而无法排出,使整 车舒适性和整车NVH性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隔音防尘效果良好的用于密封转向器输 入轴的防尘罩。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密封转向器输入轴的防尘罩,所述防 尘罩与车身地板过孔密封配合以形成对所述转向器输入轴的密封,所述防尘罩 包括顶层胶套和底层胶套,所述底层胶套位于所述车身地板的下方,所述顶层 胶套位于所述车身地板的上方,所述顶层胶套装配于所述底层胶套的内侧并与 所述底层胶套配合以实现对所述转向器输入轴的密封。
可选地,所述防尘罩还包括输入轴固定套,所述输入轴固定套包覆所述转 向器输入轴并与所述底层胶套配合共同形成对所述转向器输入轴的密封。
可选地,所述输入轴固定套的内侧涂抹有脂质润滑。
可选地,所述防尘罩还包括龙骨卡箍,所述龙骨卡箍装配于所述底层胶套 的外侧并与所述车身地板过孔配合以实现所述防尘罩在装配时的限位。
可选地,所述防尘罩还包括顶层龙骨,所述顶层龙骨与所述顶层胶套硫化 为一体并与所述底层胶套装配以保持所述防尘罩装配后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顶层龙骨采用塑料材质。
可选地,所述底层胶套的上端设有翻边,以使得所述防尘罩与所述车身地 板过孔装配时对所述车身地板过孔周边的密封。
可选地,所述底层胶套以及顶层胶套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密封转向器输入轴的防尘罩,采用底层胶套与顶层胶套 装配形成防尘罩,该防尘罩与车身地板过孔密封配合以形成对所述转向器输入 轴的密封。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罩具有更好的密封性,使得车内噪音降低,并能 防止灰尘、泥水等杂物进入防尘罩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轴固定套,可以对转向器输入轴多一层防护 密封,并且在输入轴固定套上涂抹脂质润滑,可以防止转向器输入轴与防尘罩 之间发生磨损。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龙骨卡箍,可以使得防尘罩在装配时与车身地板 过孔之间形成精准定位,避免出现防尘罩安装不到位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顶层龙骨,与顶层胶套硫化为一体后,可以使防 尘罩保持装配后的形状。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 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 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 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密封转向器输入轴的防尘罩在车 身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尘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龙骨卡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层胶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层胶套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顶层龙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顶层胶套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入轴固定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密封转向器输入轴7的防尘罩8 在车身6中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车身6具有一车身地板过孔61,转向器 输入轴7可以从车身地板过孔61中穿过,防尘罩8安装在转向器输入轴7与 车身6之间,用于密封转向器输入轴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3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焊接螺纹套管的副车架
- 下一篇:一种铜排热缩套塑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