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铁水包回转台的KR铁水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4484.3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楚荣;张德国;秦友照;周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铁水 回转 kr 脱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铁水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铁水包回转台的 KR铁水脱硫系统,此系统中铁水包进出铁水脱硫处理位由铁水包回转台来完成。
背景技术
现代钢铁技术铁水脱硫是钢铁厂铁水预处理的最重要设施,许多钢铁厂都实现 了全量铁水脱硫,KR机械搅拌法铁水脱硫技术因其技术和经济上的综合优势,为众 多炼钢厂,特别是大型转炉炼钢厂普遍采用。现有KR铁水脱硫系统其布置方式大多 数采用单铁水包车单处理工位形式,运送铁水包采用的是1台铁水包车,这种方式 的KR铁水脱硫处理周期长,效率低,与车间内转炉冶炼周期不匹配,炼钢车间内 KR设备台套数多于转炉炉座数,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均相对较高。虽然有的钢铁厂 KR铁水脱硫采用了一搅两扒的布置形式(一个处理工位,两个扒渣位,两台铁水包 车),运送铁水包仍采用的是铁水包车。这种方式的KR铁水脱硫占用车间面积大, 铁水吊运距离长,在经济和技术上也均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铁水包回转台的KR铁水脱硫系统,将现 有技术中的两种典型的KR铁水脱硫布置形式的技术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创造 性地采用铁水包回转台运送铁水包,可实现铁水脱硫处理周期短,效率高,节省工 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使KR铁水脱硫技术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包括:铁水包回转台1、KR铁水脱硫主体设备2、铁水包捞渣机3、 渣罐4,铁水包回转台1有2个铁水包坐包位,可同时分别放置第一铁水包5和第二 铁水包6,也可单独放置其中1个铁水包。铁水包捞渣机3设置于铁水捞渣机平台7 之上,铁水包捞渣机3的上部可在捞渣位铁水包和渣罐4之间旋转,铁水捞渣机平 台7位于KR铁水脱硫主体设备主平台8之下,渣罐4放置于车间地坪,位于铁水 捞渣机平台7旁侧。
本实用新型的铁水包回转台可360°回转,铁水包回转台1回转180°时,将放 置于铁水捞渣位的第一铁水包5转送到铁水处理位,同时将放置于铁水处理位的第 二铁水包6转送到铁水捞渣位。铁水包回转台的铁水包放包和吊包均在铁水包捞渣 位进行。
KR铁水脱硫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1)第一铁水包5坐于铁水捞渣位之后,铁水捞渣机3进行铁水捞前渣,捞出 的铁水渣放入渣罐4中;捞前渣完毕,铁水包回转台回转180°,将第一铁水包5 转送到铁水处理位进行脱脱处理;同时,将第二铁水包6放到铁水回转台铁水捞渣 位,并进行捞前渣作业。
2)待第一铁水包5铁水脱硫处理完毕,此时第二铁水包6的铁水捞前渣已完毕, 铁水包回转台1再次回转180°,将铁水处理完毕的第一铁水包5转送到铁水捞渣位 进行铁水捞后渣作业;同时,将第二铁水包6转送到铁水脱硫位,并进行铁水脱硫 处理。
3)第一铁水包5捞后渣结束后,将其从铁水捞渣位吊走去进行冶炼,同时将铁 水包回转台1铁水捞渣位放入另1个铁水包,进行铁水捞前渣。
4)待第二铁水包6铁水脱硫处理完毕,此时铁水包回转台1之上的另1个铁水 包捞前渣已完毕,铁水包回转台1再次回转180°,将铁水处理完毕的第二铁水包6 转送到铁水捞渣位进行铁水捞后渣作业;同时,将铁水捞渣位铁水包转送到铁水脱 硫位,并进行铁水脱硫处理。
5)待第二铁水包6捞后渣结束,将其从铁水捞渣位吊走去进行冶炼,同时将铁 水包回转台1铁水捞渣位放入待处理的铁水包,进行铁水捞前渣。如此反复循环, 进行铁水包回转台1周期性的KR铁水脱硫铁水转送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铁水脱硫处理周期短,效率高,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 成本,可实现1台KR脱硫设施满足2座转炉全量铁水脱硫处理的铁水供应;对于有 3座转炉的炼钢车间,设置2台脱硫设施即可,由此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铁水脱硫 预处理的目标,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其中,铁水包回转台1、KR铁水脱硫主 体设备2、铁水捞渣机3、渣罐4、第一铁水包5、第二铁水包6、捞渣机平台7、KR 铁水脱硫主体设备主平台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44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型材淬火系统
- 下一篇:转炉出钢下渣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