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5484.5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5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传栋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47/06;B01D53/50;F23J15/0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76600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厂 烟道 除尘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脱硫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煤阶段,由于煤炭的质量存在些许瑕疵,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燃烧粉尘和少 量的二氧化硫气体,这些粉尘和气体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地处理会造成空气环境的污染,给 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威胁。而传统的除尘除硫装置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给生产企业的 改造资金带来较大的压力。如何能够在减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带来更好地效果是除尘除硫装 置生产与加工企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其能够实现电厂燃煤发电时 的产生的粉尘及二氧化硫气体的去除及达标排放,且投入小除尘除硫效果显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包括出水口、集水管、收集器、余热回 收管、分流管及进水口,其中所述集水管与分流管通过喷洒支撑管连接,所述收集器位于喷 洒支撑管的下方并与余热回收管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喷洒支撑管交错排列,在喷洒支撑管的上段还设有高压喷 淋管。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收集器上设有除杂装置。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收集器与余热回收管之间设有中和装置。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余热回收管的外围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余热回收管、分流管、喷洒支撑管及高压喷淋管均采用耐 高温高强度玻璃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的各部件均采用可拆卸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厂燃煤发电时的产生的粉尘及二氧化硫气体的去除及达标排 放,且投入小除尘除硫效果显著。
2、本实用新型采用碱性溶液进行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去除,除硫等效果显著,且采用 喷淋方式又能够实现粉尘的去除,一举两得且效果更好,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入。
3、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除尘除硫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余热回收,在余热回收后对剩余的 水资源进行沉淀后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和热能的浪费,资源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出水口;2、集水管;3、收集器;4、余热回收管;5、分流管;6、进水口;7、 喷洒支撑管;8、高压喷淋管;9、除杂装置;10、中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包括出水口1、集水管2、收集器3、余热回 收管4、分流管5及进水口6,其中所述集水管2与分流管5通过喷洒支撑管7连接,所述收 集器3位于喷洒支撑管7的下方并与余热回收管4连接。
实施例2:一种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所述喷洒支撑管7交错排列,在喷洒支撑管7 的上段还设有高压喷淋管8。所述收集器3上设有除杂装置9。所述收集器3与余热回收管4 之间设有中和装置10。所述余热回收管4的外围设有保温层。所述余热回收管4、分流管5、 喷洒支撑管7及高压喷淋管8均采用耐高温高强度玻璃材质制成。其余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 1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厂用烟道除尘脱硫装置,通过交错排列的喷洒支撑管7来实现管 道内无死角的碱性溶液喷洒,为保证喷洒的质量及冲刷的力度,在喷洒支撑管7上设有可调 节压力的高压喷淋管8,所述高压喷淋管8能够调节喷嘴方向,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安装 现场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中收集器3用于手机高压喷淋管8喷淋后产生的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水,并 将这些废水通过除杂装置9及中和装置10的两级处理来达到废水循环利用的处理,将含有杂 质及碱性物质的废水变成可以循环利用的水资源再次通过进水口6进入到本实用新型中进行 喷淋作业。
因为采用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耐高温高强度玻璃材质制成,有效延 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修及维护成本。且本实用新型中各部分采用可拆卸式连接 方式,便于更换单独损坏的部件,可重组利用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传栋,未经徐传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54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