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5619.8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友全;张奎祥;薛元真;高安邦;杨伟华;岳小华;郭建福;顾辉亮;肖琨;徐乐;韩凤蕊;艾军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5/02 | 分类号: | H02G15/02;H02G15/18;H01R11/03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用钢管电缆连接装置,具体地说是钢管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注CO2驱油测试使用普通测试电缆无法保证测试过程中有效的密封井口和井下仪 器;造成密封失效。
基于以上原因使用钢管电缆进行井下测试,钢管电缆的外表皮光滑,钢管电缆井下 连接装置与普通测试电缆连接装置本质上不同。考虑到CO2化学性质对钢管电缆连接器的 侵入,发明了钢管电缆连接器。实现以下功能,能够实现井下仪器与钢管电缆的连接; 能够有效的密封井下仪器;电缆与仪器能够实现信号传输与供电;能够有效地承受井下 仪器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管电缆连接器,解决钢管电缆与仪器的连接难题,实 现仪器的供电与信号通讯;有效地阻止腐蚀性流体进入连接器底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钢管电缆连接器,包括转换 接头,所述转换接头中心开设有使钢管电缆穿过的转换接头轴心孔,在转换接头轴心孔 的上端口向下处进行两段扩径,形成大径孔和中径孔,其中大径孔中插入密封压帽,密 封压帽外壁与大径孔内壁之间安装橡胶密封胶圈,而中径孔中安装隔离垫圈,所述密封 压帽中心同样开设使钢管电缆穿过的密封压帽轴心孔,所述转换接头轴心孔的下端口安 装轴向的用于连接钢管电缆的密封接头。
所述密封接头包括导体、绝缘体、密封主体,所述导体和密封主体之间为绝缘体, 导体两端连接钢管电缆,密封主体安装在转换接头轴心孔的下端口。
所述密封压帽上端连接隔离压帽,隔离压帽底端与密封压帽之间设置隔离钢珠,所 述隔离压帽中心同样开设使钢管电缆穿过的隔离压帽轴心孔,所述隔离钢珠的中心同样 开设使钢管电缆穿过的隔离钢珠轴心孔。
所述转换接头上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打捞头,其中连接头把密封压帽和隔离压帽都包 裹自身内腔。
所述打捞头的底端中心插入卡瓦,并且打捞头底端通过限位螺钉固定在连接头内部 的挡板上。
所述打捞头、卡瓦、挡板中心分别开设使钢管电缆穿过的打捞头轴心孔、卡瓦轴心 孔、挡板轴心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钢管电缆与压力计的连接,实现钢管电缆信号的传输,密封隔绝井 内的液体进入仪器,应用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管电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密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打捞头1、卡瓦2、限位螺钉3、连接头4、隔离压帽5、隔离钢珠6、密封 压帽7、橡胶密封胶圈8、隔离垫圈9、密封接头10、转换接头11、导体12、绝缘体13、 密封主体14。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 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2所示,钢管电缆连接器,包括转换接头11,所述转换接头中心开设有使钢 管电缆穿过的转换接头轴心孔,在转换接头轴心孔的上端口向下处进行两段扩径,形成 大径孔和中径孔,其中大径孔中插入密封压帽7,密封压帽外壁与大径孔内壁之间安装橡 胶密封胶圈8,而中径孔中安装隔离垫圈9,所述密封压帽中心同样开设使钢管电缆穿过 的密封压帽轴心孔,所述转换接头轴心孔的下端口安装轴向的用于连接钢管电缆的密封 接头10。所述密封接头包括导体12、绝缘体13、密封主体14,所述导体和密封主体之 间为绝缘体,导体两端连接钢管电缆,密封主体安装在转换接头轴心孔的下端口。所述 密封压帽上端连接隔离压帽5,隔离压帽底端与密封压帽之间设置隔离钢珠6,所述隔离 压帽中心同样开设使钢管电缆穿过的隔离压帽轴心孔,所述隔离钢珠的中心同样开设使 钢管电缆穿过的隔离钢珠轴心孔。
所述转换接头上端通过连接头连接打捞头1,其中连接头把密封压帽和隔离压帽都 包裹自身内腔。所述打捞头的底端中心插入卡瓦2,并且打捞头底端通过限位螺钉3固定 在连接头内部的挡板上。所述打捞头、卡瓦、挡板中心分别开设使钢管电缆穿过的打捞 头轴心孔、卡瓦轴心孔、挡板轴心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5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冷镦机加工的电气配电箱
- 下一篇:一种折叠调节式避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