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灶的燃气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5742.X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君辉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贺宣潮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灶 燃气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燃气控 制阀。
背景技术
所谓燃气灶,系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 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
燃气灶的炉头包括大火和小火两个独立的燃烧孔,通过控制 大火和小火的火力大小来实现烹饪,在实际使用中比较多的是采 用煤气或者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煤气和天然气的燃烧性能不同, 因此在达到相同的火力大小时所需要的流量也不同,因此根据实 际使用的燃料不同需要对燃气的流量进行调节;同时根据实际烹 饪的习惯及需要,每个人对火力大小的需求也不同,因此也需要 对燃气的流量进行调节以符合个人的要求。
目前对燃气的流量调节一般采用燃气控制阀来实现,一般采 用在进气管路上设置与大火燃烧孔连通的阀门以及与小火燃烧孔 连通的阀门,通过控制上述阀门来实现大火和小火时燃气流量的 控制,但是该结构需要独立设置两个阀门,导致结构复杂化,也 提高了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家用 燃气灶的琴键式双阀【授权公告号CN2720295Y】,该专利中通 过设置火力调节阀,火力调节阀上具有与大火燃烧孔的外环喷嘴 以及和小孔燃烧孔连通的内环喷嘴,火力调节阀内设有能调节燃 气流量的柱塞。虽然该专利的结构简单,但是柱塞只能调节内环 喷嘴的燃气流量,无法调节外环喷嘴的燃气流量,功能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 一种燃气灶的燃气控制阀,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 结构简单的情况下实现独立调节小火和大火的通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气灶的燃气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上具有进气管路 和出气管路,阀体上设有能使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连通或者断开 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路的末端为大火出气端,所述 出气管路上具有流量调节座,所述流量调节座上具有与出气管路 连通的小火调节孔和与出气管路连通的大火调节孔,所述大火调 节孔上设有能调节出气管路过气面积的大火调节杆,所述流量调 节座的侧部开有与小火调节孔连通的小火出气口,所述小火调节 孔上设有能调节小火出气口过气面积的小火调节杆。
进气管路与气源罐连通,开关能打开或者关闭进气管路和出 气管路之间的连通,从而控制炉头中大火和小火的开关,出气管 路的大火出气端通过气管与炉头的大火燃烧孔连通,小火出气口 通过气管与炉头的小火燃烧孔连通;通过大火调节杆能调节出气 管路过气面积,过气面积大,能通过出气管路的气体的流量变大, 最终到达大火燃烧孔的气体量多,过气面积小,能通过出气管路 的气体的流量变小,最终到达大火燃烧孔的气体量少,因此根据 实际情况调节大火调节杆来实现大火的最佳火力;通过小火调节 杆能调节小火出气口过气面积,过气面积大,能通过小火出气口 的气体的流量变大,最终到达小火燃烧孔的气体量多,过气面积 小,能通过小火出气口的气体的流量变小,最终到达小火燃烧孔 的气体量少,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小火调节杆来实现小火的最 佳火力;小火和大火通过独立的小火调节杆和大火调节杆分别控 制,能精确控制小火和大火的火力,从而得到最佳的烹饪火焰; 小火调节杆和大火调节杆均连接在流量调节座上,流量调节座直 接连接在出气管路的侧部,无需增加阀门,因此使得燃气控制阀 的结构更紧凑,减小了阀体的尺寸,便于阀体的安装。
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燃气控制阀中,所述大火调节杆包括杆部 和呈半球形的头部,所述杆部与大火调节孔螺纹连接,所述头部 位于大火调节孔的内端且能伸入出气管路内。通过转动杆部能调 节头部伸入出气管路的位置,当头部未伸入出气管路时出气管路 的过气面积为最大,因此煤气或者天然气的通过量最大;当头部 完全伸入出气管路时出气管路的过气面积为最小,因此煤气或者 天然气的通过量最小。
在上述的燃气灶的燃气控制阀中,所述大火调节孔的直径小 于出气管路的直径,所述大火调节孔的直径大于出气管路的半径。 由于头部的直径大小和大火调节孔的直径大小相同,因此上述结 构能保证头部的大小足够,具有足够的面积来调节出气管路的过 气面积,从而保证大火火力的调节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君辉,未经林君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5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用软连接板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