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产品外观自动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8939.9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0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超;丁宁;陈迎志;李建;刘正龙;郑翔;王俊;张元涛;朱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产品 外观 自动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产品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LED产品外观自动检测设备是一种对LED产品的外观进行画像分析以判断产品是否有缺陷,并进行缺陷分类的设备。该设备可对产品表面脏污、缺胶、划伤压伤等产品缺陷进行缺陷度分析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目前国内大部分LED产品生产厂家对产品外观的检验还是以人工检测为主。这样,生产厂家不仅要支付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且人工检验的可靠性低,也会给厂家带来一定的市场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能代替人工检验且可靠性高的自动检验设备,解决的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效率低、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个设备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双料盒自动装夹上料部分、正反面CCD自动检测部分、吸塑盒自动收料部分。双料盒自动装夹上料部分包括料条升降机构、上料料盒自动装夹机构、料条导向机构和上料吸盘机构。正反面CCD自动检测部分:包括移动平台、平台导向机构和检测相机。吸塑盒自动装夹收料部分:包括下料机械臂、下料吸盘、吸塑料盒装夹检测升降机构、隔纸升降机构和不合格品收纳机构。
使用时,人工在料盒中装满料条后,将料盒放入双料盒自动装夹上料机构,料盒在料盒升降机构上定位夹紧后、料条升降机构将料条经由料条导向机构推到一定高度到达上料吸盘抓取料条位置(该位置有传感器检测),使得上料吸盘能够抓取到料条,上料吸盘将料条上料吸盘吸取料条后上料机械臂带动上料吸盘运动从而将料条放入移动平台,料条放入移动平台后、上料机械臂带动上料吸盘运动到料盒上方将下一个料条夹取,如此循环直至所有的料条都被放入移动平台。
料条放入移动平台后、移动平台移动到的正面检测工位(即其中一个检测相机的下方)进行正面检测,正面检测结束后移动平台移动到的反面检测工位进行反面检测(即另一个检测相机的上方),进行其中一个移动平台反面检测的同时第二个移动平台可以移动到正面检测工位,这样提高了检测效率,当完成反面检测后,相机取像后经图像处理程序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之后将料条运送到吸塑盒自动装夹收料部分进行收料,同时双料盒自动装夹上料部分上料位置上料并准备下一轮检测,如此循环直至所有的料条都被检测。
吸塑料盒装夹检测升降机构包括吸塑料盒和带动吸塑料盒升降的机构,吸塑料盒上设置有若干个大小与料条相适配的格栅、每一个格栅都设有单独的料条装满检测装置。在使用前需要将若干个隔纸放入隔纸升降机构。
由于料条在吸塑盒的存放形式是一片料条,一片隔纸间隔存放当,因此每一个料条放入吸塑料盒前下料机械臂运动到隔纸升降机构上,下料吸盘吸取一张隔纸,吸取隔纸后下料机械臂运动到吸塑料盒上方并将隔纸放入吸塑料盒。放好隔纸后且产品检测完成后,下料机械臂移动到移动平台的上方、下料吸盘吸取料条,根据产品是否合格、将料条从搬送到吸塑料盒内或不合格品收纳处。随着吸塑料盒内料条的数量的增多、吸塑料盒会逐渐的下降,随着隔纸升降机构中存放隔纸的数量的减少、隔纸升降机构会带动隔纸上升,这样保证整个收料能够稳定且连续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后不仅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检测,更是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效率较人工也大大提高,实现送料收料过程的自动化且保证了送料收料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部分零部件未画出)。
图3为图1的俯视图(部分零部件未画出)。
图4为图3的简化图。
图中所示:1机架,2料盒升降机构,3上料导向机构,4上料机械臂,5上料吸盘,6移动平台,7平台导向机构,8检测相机,9下料机械臂,10下料吸盘,11吸塑料盒装夹检测升降机构,12隔纸升降机构,13不合格品收纳机构,14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三佳山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89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聚氰胺与尿素的联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成DL-α-氨基己内酰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