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9978.0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1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鸿学;唐毅林;罗继宗;滕杰;许杰能;雷章辉;陈灿宣;张桂志;韦新成;仲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24 | 分类号: | B60P3/24;B60P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54511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结构 油罐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罐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油品运输的车辆大部分是用碳钢材质或不锈钢材质制造的车辆,常规 的碳钢材质车辆整备质量重,整车油耗高,造成使用成本高,对运输介质有一定污染,同时 出事故被碰撞容易起火花,容易引起爆炸,因此这样的碳钢材质车辆不太适用于高品质油 品、食品类介质的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包括铝合金罐体、铝合 金支座和铝合金车架,所述铝合金罐体和铝合金支座焊接,所述铝合金车架与所述铝合金 罐体固连,所述铝合金车架下安装有车轴轮胎,所述铝合金罐体右侧安装有装卸油管道。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罐体采用包罐工艺。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罐体内部设有隔板。
优选地,所述隔板均匀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API泄油阀,所述API泄油阀为5个均匀分布在卸油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整备质量轻:由于本实用新型除了轮胎、空气悬挂等均 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制做,密度约为2.7克/立方厘米,比碳钢材质(密度约为7.85克/立方 厘米)轻了接近2/3,整车比同方数碳钢车辆轻40%,增加载质量,也减少了空车回程的油耗。
2、装载质量大、油耗低:由于本实用新型整备质量轻,所以装载质量大,也减少了 空车回程的油耗、过桥过路费等。在使用成本上有很大的节省。
3、安全、清洁、环保: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材质制做,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 电性及散热性,发生碰撞时不易起火花,运输油品等易燃易爆液体就不容易发生爆炸;同时 铝合金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性,不生锈,不脱落,不会污染运输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一种实施例卸油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一种实施例牵引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全铝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气回收接头;2API泄油阀,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包括铝合金罐体、铝合金支座和铝 合金车架(如图6所示),所述铝合金罐体和铝合金支座焊接,所述铝合金车架与所述铝合金 罐体固连,所述铝合金车架想安装有车轴轮胎,所述铝合金罐体右侧安装有装卸油管道。
如图4所示,所述铝合金罐体采用包罐工艺。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罐体内部设有隔板。
优选地,所述隔板均匀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API泄油阀2,所述API泄油阀2为5个均匀分布在卸油口处,且油气 回收接头1与油气回收管道连接。
如图5所示,为实用新型铝合金结构的半挂油罐车牵引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使 用螺栓3连接。
装油作业过程:
可实现底部装油作业的油罐车需装备符合欧洲标准的底部充装和油气回收装置 (以下简称欧式配置油罐车)。欧式配置油罐车包括具有紧急泄放装置的人孔盖、气动底阀、 油气回收阀、防溢漏装置等安全附件。
a)驾驶员在装油员指引下正确停放车辆并连接导静电接地装置。
b)欧式配置油罐车装油前需连接好防溢漏系统信号插座(地面加油库信号插座与 油罐车信号插座相连接),以便通过地面监视器验证油罐车是否正确接地。正常装油期间保 证防溢漏系统必须起作用,使用前检查每个油缸的探测器,保证可靠性。
c)连接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时产生的油气会通过油气回收管道回收到加油站的油 库内,起到清洁、环保的作用。
d)装油员将装油鹤管与油罐车API快速接头正确连接,检查密封可靠性。
e)确认加注油量与油缸所标示容量相符,API快速接头开到大流量状态,打开相对 应油缸底阀控制开关,打开装油鹤管接头,开始加油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99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