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1126.5 | 申请日: | 2015-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熊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巴南区新星橡胶厂 |
主分类号: | B29C45/68 | 分类号: | B29C45/6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晋小华 |
地址: | 40134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型 机合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合模装置是保证成型模具可靠地闭紧和实现模具启闭动作及顶出制品的部件,直接影响成型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合模装置结构的改变,旨在实现高速、低能耗、低噪音和减轻重量,锁模力容易控制,维修方便,运行稳定和安全可靠,以提高机器的加工能力和效率。
现有的合模装置通常是直压式,即直接对模具进行施加压力的方式进行合模。然而,在合模后,需要保证模具的锁紧,所以,必须确保施加的压力足够。传统的合模装置由于是直压式,需要提供很大的压力才能将模具锁紧,为了提供较大的压力,则企业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因此,急需一种仅需较小的压力即可将模具锁紧的合模机构,以减少企业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仅需较小的压力即可将模具锁紧的合模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包括动模、与动模相匹配的定模,还包括滑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肘杆机构和移模缸,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分别固定在滑杆的两端,所述第三挡板位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且滑动设置在滑杆上,所述定模、动模分别固定在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上,所述肘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上,所述转动轴固定在移模缸的输出轴上。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不处于同一直线上,移模缸驱动其输出轴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转动。由于第二挡板固定,则第一连杆推动第三挡板靠近第一挡板移动,则动模和定模合在一起,即完成合模操作。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直压式的合模机构相比,本方案不直接对动模或者定模施力,而是通过肘杆机构来对动模施加外力,而肘杆机构形成杠杆结构,对力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因此,仅需较小的压力即可将模具锁紧。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还包括控制器、进气管和移动时可闭合的接近开关,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进气管与密封腔体连通,所述接近开关固定在移模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电磁阀、接近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
方案二的原理在于:移模缸的输出轴向下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连杆推动第三挡板靠近第一挡板移动。当动模快要接近定模时,接近开关启动,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启动。气体进入密封腔体内,利用气压推动第三挡板移动,从而完成合模操作。
方案二的有益效果在于:先利用移模缸驱动第三挡板移动一段距离,当动模接近定模时,换用气压的方式驱动挡板。相对于直接用移模缸驱动第三挡板的方式,气压时驱动更加平稳,噪音低,振动小,合模后注射的成型效果更好。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接近开关为无源接近开关。这种开关不需要电源,通过磁力感应控制开关的闭合状态。当磁或者铁质触发器靠近开关磁场时,和开关内部磁力作用控制闭合。其特点在于不需要电源,非接触式,免维护,环保。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为PLC。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操作简单,可编辑性强的特点。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至方案四中任一项方案的优选,所述移模缸为液压油缸。相对于气压缸,液压缸的控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机合模机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滑杆10、第一挡板20、第二挡板30、第三挡板40、定模51、动模52、进气管60、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移模缸80、接近开关90、电磁阀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巴南区新星橡胶厂,未经重庆市巴南区新星橡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1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缠绕管移动挤出系统
- 下一篇:一种焙烧炉炉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