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透气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2813.9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0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丁伍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透气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防水透气鞋底。
背景技术
鞋是一种穿在脚上,以便行走的生活用品,通常包括有鞋底和鞋帮。为 适应用户的需要,鞋类的设计一直在持续地发展,以寻找和确定能够为人们 提供最佳舒适的技术方案。众所周知,鞋的舒适性不仅取决于符合人体解剖 学的鞋底,还取决于鞋子是否能排出鞋内因排汗而产生的水蒸气,避免鞋内 潮湿闷热,时间一长,鞋内变得又湿又粘,容易产生香港脚、汗臭等令人难 以忍受的脚部问题。然而,这种水蒸气的渗透必然会影响鞋的防水性,不方 便人们穿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防水透气鞋底,其结构简单,具有 较佳的防水性及透气性,穿着舒适、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防水透气鞋底,包括上底、中底和大底,上底、中底和大底均包括前掌 部、足弓部和后跟部,所述上底的前掌部设有第一透气孔,中底的前掌部设 有第二透气孔,且上底上设有防水构件,防水构件由上底的前掌部延伸至上 底的后跟部,大底上安装有气囊,气囊设有与鞋内空气导通的进气管及与鞋 外空气导通的出气管,大底的前掌部设有供进气管放置的横槽以及与该横槽 交错的纵槽,且大底的后跟部开设有供气囊放置的安装槽,该安装槽内设有 及供出气管放置的安装孔。
所述大底的纵槽上设有吸附颗粒,吸附颗粒上开设有吸附孔。
所述防水构件包括包括锦纶纤维层和PU薄膜层,PU薄膜层设置在锦纶 纤维层的外表面。
所述防水构件对应于足弓部位置处的厚度大于后跟部位置处的厚度。
所述中底的后跟部开设有供气囊放置的让位孔。
所述第一透气孔自靠近中底的一侧向上底的内表面逐渐增大,且各第一 透气孔的中部还向上底的两侧扩张。
所述第二透气孔自靠近大底的一侧向中底的内表面逐渐增大,且各第二 透气孔的中部还向中底的两侧扩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横槽、纵槽和气囊之间 的配合,将鞋底内部的空气通过进气管及出气管的作用疏导到鞋子外部,并 将外部空气疏导到鞋内,实现鞋子内外空气的流通,提高了鞋子的透气性, 且大底上开设横槽而不是透气通孔,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透气性,而且相比 于透气通孔而言防水性更好,能够有效地避免外部的雨水通过透气通孔进入 大底,影响鞋底的防水性;
(2)上底上设有防水构件,防水构件由上底的前掌部延伸至上底的后跟 部,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确保运动鞋内部的干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 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 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透气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底;11-第一透气孔;12-防水构件;2-中底;21-第二透气孔;22-让位 孔;3-大底;31-横槽;32-纵槽;33-安装槽;34-安装孔;4-气囊;41-进气 管;42-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 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 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 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透气鞋底,包括上底1、中底2和大底 3,上底1、中底2和大底3均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所述上底1的 前掌部设有第一透气孔11,中底2的前掌部设有第二透气孔21,且上底1 上设有防水构件12,防水构件12由上底1的前掌部延伸至上底1的后跟部, 大底3上安装有气囊4,气囊4设有与鞋内空气导通的进气管41及与鞋外空 气导通的出气管42,大底3的前掌部设有供进气管41放置的横槽31以及与 该横槽31交错的纵槽32,且大底3的后跟部开设有供气囊4放置的安装槽 33,该安装槽33内设有及供出气管42放置的安装孔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底3的纵槽32上设有吸附颗粒,吸附颗粒上开 设有吸附孔,从而能够有效的将鞋子内部的气体吸收,促进鞋内的气体被排 出,保障鞋底的透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2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