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弱电端子排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3176.7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韩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正强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6;H01R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林彦之 |
地址: | 20182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排,特别涉及一种弱电端子排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力电子配接线中,凡设备与设备相连接时,都要通过一些专门的接线端子,这些接 线端子组合起来,便称为端子排。端子排的作用就是将设备和设备的线路相连接,起到信 号(电流电压)传输的作用。有了端子排,使得接线美观,维护方便,在远距离线之间的 联接时主要是牢靠,施工和维护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端子排一般分为栅栏式、焊接式和拔插式三种,但均为单个拼装组合的 结构。这种端子排连接器接线繁杂,容易出错。对接线人员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缺少 一种容易识别的端子排,方便接线人员的操作。另外,弱电端子排连接器由于电流较小, 所以对端子排整体导通性能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接触电阻小,而本申请由于模块化的结构 设计,导电片之间又是互相导通的,设计连接的导电片时,需要尽量减小导电片自身的电 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弱电端子排连接器,第一,将栅栏式的接线端口按照功 能的区别设计成模块化的结构,将不同的功能的接线端口号码直接印在托盘低板上,让生 产人员能快速直观找准接线位置,因与强电分离,避免了因强电与弱电接错线产生的各种 弱电烧坏的可能,极大地降低了生产风险。第二,通过对导电片的结构设计,减小导电片 自身电阻,提高了端子排整体导通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弱电端子排连接器,包括拖盘底板和接线端口 件,所述接线端口件安装在托盘底板上,所述接线端口件按照接线功能区分成若干个模块 化的接线端口组,每个模块化的接线端口组内设有若干接线端口,接线端口内设有导电片, 同一模块化的接线端口组内的接线端口之间通过导电片相互电连接,不同模块化的接线端 口组的接线端口之间绝缘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包括引脚和横向导通板,引脚与 横向导通板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与引脚和横向导通板之间均为圆弧过渡,所述引 脚为底部开槽的U型结构,所述连接部为弧形折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2~20毫米。优选地,相邻两个连接部之 间的距离为8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导通板设有若干工艺圆槽,工艺圆槽可以用来与接线端口上对应 位置的限位装置配合,达到定位横向导通板的作用。另外,由于横向导通板的引脚数与模 块化的接线端口组接线端口数对应。工艺圆槽的设置也方便一体冲压、折弯成型的横向导 通板的分割。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为引脚宽度的一半。连接部的宽度过薄的话,安装时会 折断,过厚又会增加电阻,所以制作成引脚宽度的一半,是最优选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弧形折弯结构,其折弯半径为3~10毫米。优选地,折弯半径 为4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第一,将栅栏式的接线端口按照功能的区别设计成模块化的结 构,将不同的功能的接线端口号码直接印在托盘低板上,让生产人员能快速直观找准接线 位置,因与强电分离,避免了因强电与弱电接错线产生的各种弱电烧坏的可能,极大地降 低了生产风险。第二,通过对导电片的结构设计,减小导电片自身电阻,提高了端子排整 体导通性能。
附图说明
为能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 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电片折弯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电片折弯后的左视图。
在图中:1-拖盘底板,2-模块化的接线端口组,21-接线端口,3-导电片,31-引脚, 32-横向导通板,33-连接部,34-工艺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弱电端子排连接器,包括拖盘底1和接线端口件,所述接线端口件安装在 托盘底板上1,所述接线端口件按照接线功能区分成若干个模块化的接线端口组2,每个模 块化的接线端口组2内设有若干接线端口21,接线端口21内设有导电片3,同一模块化的 接线端口组2内的接线端口21之间通过导电片3相互电连接,不同模块化的接线端口组2 的接线端口21之间绝缘设置,所述导电片3包括引脚31和横向导通板32,引脚31与横 向导通板32之间通过连接部33连接,连接部33与引脚31和横向导通板32之间均为圆弧 过渡,所述引脚31为底部开槽的U型结构,所述连接部33为弧形折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正强,未经韩正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3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存单元及存储系统
- 下一篇:由不饱和醛氧化制不饱和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