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九联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4054.X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1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波;张增泉;刘三元;郭小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3103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板栅九联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九联片结构。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中较为重要的部件是电极板板栅,其包括板栅本体和用于连接外部引线的极耳。 现有的生产方式中,蓄电池电极板板栅一般通过铸造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这样在制作模具 时通常将多个板栅一次性铸造成型。铸造涂片完成后,再将其切割成独立的板栅个体。现有 加工方式中,切割操作一般由人工完成,此种方式存在诸多缺陷:首先,人工切割的方式效 率很低;其次,由于铅材质本身比较软,人工切割时难免对板栅局部产生破坏,而且切割后 的成品品质不均匀;再者,铅材质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人工切割时飞扬的铅粉尘容易被人吸 收,造成铅中毒。
目前铅酸蓄电池行业板栅连体一般采用多筋条连接相邻板栅,极板分离需要通过锯片方 式将中间连接筋条锯断,从而分离极板。从中间进行切开分离,在实际操作时,由于极板的 变形、极板的定位不准等原因在极板分离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中间连接处。只要偏离中心, 必然导致一片被过切报废,另一片未切到位。导致极板报废率较高,增加物料的消耗,成本 上升。
公告号为CN20297760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连体板栅,涉及铅酸蓄电池 极板制作领域。该连体板栅的特点是每块板栅的侧边通过筋条与工艺边框连接,板栅与板栅 之间相分离,每块板栅上的筋条有4~8条。工艺边框切开后回炉再用,其厚度不受板栅厚度 限制,以增加强度,使极板不变形,分片时容易调整锯片位置,防止过切现象,从而减少报 废率,降低成本。但是每块板栅都与工艺边框连接,增加了工艺边框的用料,从而增加了制 造成本。
公告号为CN20374697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无工艺挂条的蓄电池板栅九联片,包括 相互连接且呈三行三列排布的九块板栅单片,所述板栅单片包括边框以及固定在所述边框上 的极耳,第一列板栅单片与第二列板栅单片极耳相对设置形成两个上下分布的挂孔,处于上 方的挂孔在临近第一行第一列板栅单片的拐角处设有加强筋。该实用新型对蓄电池板栅九联 片的结构进行改进,将传统九联片两侧的工艺挂条除去,板栅的两侧平齐,降低了九联片的 重量,和生产成本。另外,通过设置加强筋来提供支撑杆如钢筋的受力支撑点,来承受整个 蓄电池板栅九联片的重量,防止悬挂过程中的板栅单片发生变形。但是该实用新型第二列板 栅单片与第三列板栅单片的极耳朝向相同,第二列板栅单片的极耳与第三列板栅单片的边框 相连,在分片时就会出现极耳切偏,板栅底部出现钉瘤的情况,造成包板时隔板纸破裂,铸 焊时极耳高低不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九联片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分片不均造成 板栅底部留钉瘤的问题。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九联片结构,包括相互连接且呈三行三列排布的九块板栅单片,其 中第二列板栅单片位于中间,第一列板栅单片和第三列板栅单片位于两侧,第一列板栅单片 与第二列板栅单片对称布置,极耳相连接,第二列板栅单片与第三列板栅单片同样对称布置, 底边相连接,且连接处设有锯路槽。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铅酸蓄电池板栅九联片结构的排布顺序,避免了相邻板栅单片之间极 耳与板栅底边相连接的方式,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因为分板不均匀,极耳切偏导致极板底部 出现钉瘤的问题。
相邻板栅单片之间的连接处设有锯路槽,后续分板工艺中,滚刀片沿着锯路槽切断连接 处即可完成分板,保障分板的合格率。
优选的方案,九联片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工艺连接条和第二工艺连接条,第一工艺连接条 与第一列板栅单片的底边连接,连接处设有锯路槽。
九联片两侧设置工艺连接条,方便板栅在后续加工过程的操作,比如涂膏过程中的拿取, 固化过程中的悬挂等。第一工艺连接条与第一列板栅的底边连接,增加了九联片结构第一列 板栅单片部分的强度,分板时不易变形,提高了切板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相邻板栅单片之间连接处的锯路槽的宽度,使滚剪机的滚刀片在锯路 槽上活动更顺畅更准确,剪出来的板栅单片的边框毛刺更少。优选的方案,所述锯路槽的宽 度为0.5-0.7mm。
为了方便滚刀片顺利进入锯路槽,所述锯路槽两端为敞口式结构。
优选的方案,所述锯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倒梯形,便于滚刀片切断。
优选的方案,工艺连接条一端设有挂耳,挂耳的外侧边缘设有弧形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4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