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6291.X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8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莫旭辉;钟志华;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6 | 分类号: | F16D48/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714 重庆市北碚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离合器 执行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用于控制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
背景技术
以手动变速器为基础,将离合器脚踏操作部分改为由电子控制自动操纵离 合器的执行机构,取消了离合器踏板的人工操作,降低了司机的劳动强度,提 高了车辆的舒适性。目前,新型汽车自动手动变速器或自动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大多数采用液压驱动机构,该机构包括油缸、电磁阀等零件,结构复杂,制造 成本高;有的采用电动拉丝机构或者蜗轮蜗杆自锁设计等,传动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的自 动离合器执行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电机、箱体和离合器主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安装于箱体的侧端,该电机的输出轴伸入箱体中,并与蜗杆连接,蜗 杆通过轴承与箱体相支承,且蜗杆与蜗轮上端的扇形齿部相啮合,在所述蜗轮 的中部设置轮轴,该轮轴通过轴承与箱体相支承,所述蜗轮下部的右端与离合 器主泵伸入箱体内的推杆铰接,在蜗轮下部的左侧面设有圆弧形的线性导轨, 导向轮的部分轮体位于线性导轨中,所述导向轮安装于导向杆的右端,导向杆 的左端伸入套筒内,两者滑动配合,所述套筒的左端与箱体内设置的端盖铰接, 在所述套筒上套装弹簧,该弹簧处于常压缩状态,弹簧的左端与套筒上的第一 限位凸台抵接,弹簧的右端与导向杆上的第二限位凸台抵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电机正反运转的时候,能够通过输出轴带动蜗杆同步 旋转,蜗杆转动的同时,带动蜗轮绕其轮轴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蜗轮带 动离合器主泵的推杆向左或向右运动,从而实现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由于导 向杆与套筒滑动配合,弹簧处于常压缩状态,这样在弹簧的作用下,导向轮始 终会施加压力在蜗轮上。
当蜗轮顺时针旋转时,导向轮在线性导轨内转动,并促使导向杆连同套筒 逆时针摆动,弹簧进一步压缩,弹簧向蜗轮施加阻力,该过程能保证离合器接 合时模拟出半联动状态,既保证了接合平顺,同时也可以对弹簧储能,为离合 器的快速断开做准备。离合器完全接合后,导向轮的中心在导向杆中心与蜗轮 转动中心连线的上方,电机停止工作后,蜗轮的位置由箱体内设置的挡块以及 弹簧的预紧力限制,可靠性好。
当蜗轮逆时针旋转时,导向轮在线性导轨内转动,并促使导向杆连同套筒 顺时针摆动,弹簧扩张,弹簧向蜗轮提供助力,以加快离合器分离速度,并保 证分离状态。离合器完全分离后,导向轮的中心在导向杆中心与蜗轮转动中心 连线的下方,电机停止工作后,蜗轮的位置由箱体内设置的挡块限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采用普通蜗轮蜗 杆机构可实现较大的减速比,并借助弹簧、推杆以及导向轮与线性导轨的配合 实现对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蜗轮蜗杆设计为不自锁,传动效率高;传动系统 结构紧凑,加工工艺成熟,生产效率高。在离合器接合与分离过程中,根据压 缩弹簧的特性设计的导轨,使弹簧对蜗轮的扭矩保持不变,在离合器接合与分 离时平顺性更好。
在所述蜗轮的轮轴上装有角位移传感器。由于设计的蜗轮和角位移传感器 转动角度小于360°,可以避免对蜗轮记圈数给控制带来逻辑复杂问题,可靠性 更高。
所述电机为直流有刷电机,这样驱动策略简单,控制器及电机成本较低。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定位,在所述套筒的左端设置有定位环,该定位环的 部分环体位于端盖上对应设置的圆弧形定位槽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施容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 重量轻,成本低,传动效率高,能够确保离合器接合与分离过程的平顺性、准 确性及可靠性,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上均适用,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离合器主泵6的泵体安装于箱体2的右侧,该离合器主泵6 的推杆向左伸入箱体2内。在箱体2的左侧端安装电机1,电机1优选为直流有 刷电机,该电机1的输出轴伸入箱体2中,并与蜗杆3同轴连接,蜗杆3左高 右低倾斜设置,蜗杆3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箱体1相支承。在蜗杆3上装有角位 移传感器,该角位移传感器通过控制电路与电机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62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