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温湿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9203.1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6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万鑫;邵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针织产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温湿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温湿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识别室内温湿度并调节的温湿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而人们对于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进一步的提高,这就给了智能化产品与室内居住环境的调节结合一个契合点。
现在的传统调节室内温湿度的方式是采用空调和加湿器,由使用者手动进行调节,操作非常的不方便,达不到智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识别室内温湿度并调节的温湿控制系统,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温湿控制系统,包括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周围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分别连接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连接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
上述的一种智能温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或plc。
上述的一种智能温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使用者移动便携装置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连接中央控制模块。
上述的一种智能温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下列其中之一:wifi模块、蓝牙模块。
上述的一种智能温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连接中央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温度和湿度两个感应模块自动感应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并且中央控制模块能够自动的根据温度湿度情况来控制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达到智能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看图1,一种智能温湿控制系统,包括温度调节器100和湿度调节器200,还包括感应周围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温度感应器110和湿度感应器210,还包括中央控制模块300,中央控制模块300为单片机或plc,温度感应器110和湿度感应器210分别连接中央控制模块300,中央控制模块300连接温度调节器100和湿度调节器200。
在工作的状态下,温度感应器110和湿度感应器210感应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温度湿度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300中,中央控制模块300根据所接收到的温湿度信息,自动的控制温度调节器100和湿度调节器200进行调节,满足室内达到恒温恒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连接使用者移动便携装置的无线传输模块400,无线传输模块400连接中央控制模块300。无线传输模块400为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便携装置,例如手机、pad等连接无线传输模块400,从而发出信号对温度调节器100和湿度调节器200进行控制。
上还包括报警器500,报警器500连接中央控制模块300,当中央控制模块300接收到温度感应器110传输的室内温度超过预设报警值时,中央控制模块300判断已发生火灾并控制报警器500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温度和湿度两个感应模块自动感应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并且中央控制模块能够自动的根据温度湿度情况来控制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达到智能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9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间蒸汽再利用系统
- 下一篇:应用于新风净化系统的进风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