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辊热凸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9261.4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0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史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10 | 分类号: | B21B27/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 热凸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辊热凸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的热凸度是影响板带轧机负载辊缝的重要因素,当轧辊的热凸度超过一定值时轧机将失去板形凸度控制能力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轧辊的热凸度与轧辊的温度相关,当轧辊冷却不充分时轧辊的热凸度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微米,所以对轧辊温度的控制是控制热凸度的有效手段。
现有的轧辊温度控制方式主要是向轧辊喷射冷却水使其降温,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对喷嘴排布、喷射位置、喷射角度、用水量分配、控制方式等作具体说明,因此,现有的轧辊温度控制方式只能达到一个笼统的降温效果,虽然起到了降温的目的,但是不能精确控制降温幅度也不能通过合理的配置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轧辊热凸度控制装置,该装置布置合理,在有效控制降温幅度的同时用水量小。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轧辊热凸度控制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水管和集水管,输水管与冷却水源连接,沿集水管排布有喷嘴;输水管上设有调节阀和流量计;集水管与轧辊平行且分别设在上、下轧辊的进、出口侧,集水管上的喷嘴分别指向上、下轧辊的进、出口侧;上轧辊进口侧集水管及其喷嘴与下轧辊进口侧集水管及其喷嘴、上轧辊出口侧集水管及其喷嘴与下轧辊出口侧集水管及其喷嘴分别关于轧制中心线对称。
进一步地,上、下轧辊进口侧集水管共用一组调节阀和流量计,上、下轧辊出口侧集水管各用一组调节阀和流量计,上、下轧辊进口侧集水管喷嘴的用水量之和占总用水量的14%-17%,上、下轧辊出口侧集水管喷嘴的用水量之和占总用水量的83%-86%。
进一步地,分别以上、下轧辊横截面的圆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上轧辊进口侧集水管喷嘴的喷射范围在上轧辊表面的第二、三象限,其中70%以上在第二象限;下轧辊进口侧集水管喷嘴的喷射范围在下轧辊表面的第二、三象限,其中70%以上在第三象限;上轧辊出口侧集水管喷嘴的喷射范围在上轧辊表面的第一、四象限,其中70%以上在第四象限;下轧辊出口侧集水管喷嘴的喷射范围在下轧辊表面的第一、四象限,其中70%以上在第一象限。
进一步地,上、下轧辊进口侧集水管上分别设有两排喷嘴,其中,远离轧制中心线的一排喷嘴的偏转角度为25°,接近轧制中心线的一排喷嘴的偏转角度为30°,两排喷嘴的散射角度均为45°或60°、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均为15-20°,上、下轧辊出口侧集水管上分别设有三排喷嘴,三排喷嘴的偏转角度均为30°、散射角度均为45°或60°、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均为15-20°。
进一步地,在上、下轧辊进口侧集水管上,位于同排的相邻的喷嘴的间距均为70-90mm,两排喷嘴之间相互错开半个间距;在上、下轧辊出口侧集水管上,位于同排的相邻的喷嘴的间距均为70-90mm,中间一排喷嘴与另一排喷嘴相互错开半个间距、与剩下的一排喷嘴同步。
进一步地,喷嘴为燕尾扇形喷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冷却水依次经过输水管、集水管和喷嘴最终喷射到轧辊表面,随着轧辊的旋转对轧辊辊身进行冷却,同时,调节阀通过调节流量控制轧辊温度进而控制轧辊热凸度,流量计可以实时检测流量、为调节阀控制提供参考和反馈,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集水管与轧辊平行,保证了轧辊沿轴向热凸度分布均匀;将喷嘴分别对准上、下轧辊的进、出口侧四个位置,集中对轧辊温升最高的四个部位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排布合理,节约了用水;两组集水管及其喷嘴分别关于轧制中心线对称,保证了上、下轧辊的冷却效果相同,缩小了上、下轧辊的辊温差。
2.合理分布轧辊进口侧和出口侧的用水量,通过实践应用得出当上、下轧辊进口侧集水管喷嘴的用水量之和占总用水量的14%-17%,上、下轧辊出口侧集水管喷嘴的用水量之和占总用水量的83%-86%时,轧辊最高温度在70℃以内,上、下轧辊的温差在5℃以内,轧辊沿轴向方向的温差在30℃以内,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由于上、下轧辊出口侧是冷却的关键部位,集水管喷嘴的用水量大,所以各自采用一组调节阀和流量计单独控制,保证足够的用水供应,并能单独进行水量调节以此控制辊温即轧辊凸度。
3.上轧辊的第二、四象限以及下轧辊的第一、三象限的温升最高,在辊温温升最高的地方进行精准冷却,有效降低辊温,并节约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9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存储设备的断点续传的方法
- 下一篇:淋浴废水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