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中冷器芯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0111.5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4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星热交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傅剑舟 |
地址: | 3252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中冷器芯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芯体,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中冷器芯体。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提高进气的温度,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也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有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5%;如果未经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NOx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为了解决增压后的空气升温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传统中冷器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一台产品,采用两块主板,两块主板之间设有若干组散热管,这种结构的中冷器存在以下不足:中冷器在实际当中运行时,4个角处长时间受到内部的高压作用和本身的热胀冷缩作用,容易出现渗漏现象,该类产品只要出现渗漏就不能继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减小中冷器四个角处渗漏的机率、提高中冷器的使用寿命的新型中冷器芯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冷器芯体,包括两个主板,所述两个主板两端之间均设有边板,所述两个主板之间还设有散热管,所述两个主板的两端均设有副主板,所述副主板一侧与主板内表面相连接,另一侧设有若干组安装凸起,所述两个主板上相对应的两个副主板的安装凸起之间设有散热管。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主板的两端设置副主板来增加4个角处的机械强度,避免了中冷器在运行时,4个角处长时间受到内部的高压作用和本身的热胀冷缩作用出现渗漏现象发生,提高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副主板钎焊于主板的内表面;所述散热管钎焊于主板的表面;所述散热管钎焊于副主板的安装凸起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钎焊的方式将副主板牢牢地固定在主板的内表面,加强了副主板与主板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也增强了4个角处的机械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副主板上设有六组安装凸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减小中冷器四个角处渗漏的机率、提高中冷器的使用寿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中冷器芯体,包括两个主板1,所述两个主板1两端之间均设有边板2,所述两个主板1之间还钎焊有散热管3,所述两个主板1的两端均设有副主板4,所述副主板4一侧钎焊于主板1的内表面,另一侧设有六组安装凸起41,所述两个主板1上相对应的两个副主板4的安装凸起41之间钎焊有散热管3;在装配时,先将4个副主板4与散热管3装配好,再将原来的主板1进行装配,然后采用钎焊工艺将副主板4与主板1、散热管3牢牢的焊接在一起。通过在主板1的两端设置副主板4来增加4个角处的机械强度,避免了中冷器在运行时,4个角处长时间受到内部的高压作用和本身的热胀冷缩作用出现渗漏现象发生,提高中冷器的使用寿命;通过钎焊的方式将副主板4牢牢地固定在主板1的内表面,加强了副主板4与主板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也增强了4个角处的机械强度。
采用本实用新型芯体的中冷器与传统的中冷器做热冲击试验,传统的中冷器在热冲击5200次后芯体4个角的主板1与散热管3接触面产生断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芯体的中冷器在做热冲击试验,热冲击9600后芯体4个角的主板1与散热管3接触面产生断裂。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芯体的中冷器与传统的中冷器相比,使用寿命提高了84.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星热交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星热交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0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二级增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进气管路容积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