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箭基组合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1425.7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0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谢峤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7/18 | 分类号: | F02K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箭 组合 发动机 | ||
1.一种火箭基组合发动机,包括:
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1),作为引射装置,包括:
中心锥体(11),具有:
前体(111),位于火箭基组合发动机的前端;
后体(112),连接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并成为一体; 以及
环体(113),围绕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的后部设置, 并连接于前体(111);
燃料收集管(12),设置在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和后体 (112)之间并位于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和后体(112)内部, 具有燃料入口(121),收集经由燃料入口(121)输入的燃料;
多个燃料输送通道(13),设置在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 和后体(112)之间并位于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和后体(112) 内部且周向分布、径向延伸,各燃料输送通道(13)的一端连通燃料收 集管(12);
壳体(14),围绕整个环体(113)及后体(112)设置,且连接并 收容中心锥体(11)的环体(113),并与整个后体(112)的外表面围 成轴向延伸的第一燃烧室(C1),第一燃烧室(C1)在轴向上的末端 为出口(C11);
燃料进管(15),设置在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和后体(112) 之间并位于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和后体(112)内部,呈环形, 与所述多个燃料输送通道(13)的另一端均连通,接收经由所述多个燃 料输送通道(13)输入的燃料;
多个燃料喷口(16),周向均匀分布在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 和后体(112)之间且开口于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和后体(112) 的外表面上并径向延伸,各燃料喷口(16)连通燃料进管(15)和第一 燃烧室(C1);
氧化剂喷口(17),均匀分布在中心锥体(11)的环体(113)朝 向后体(112)的端面上且沿轴向延伸,各氧化剂喷口(17)连通第一 燃烧室(C1);
多个氧化剂输送通道(18),设置在中心锥体(11)的前体(111) 内部,具有氧化剂入口(181)以及用于收容由氧化剂入口(181)输入 的氧化剂并向氧化剂喷口(17)输出所收容的氧化剂的收容凹部(182);
其特征在于,火箭基组合发动机还包括:
固体发动机(2),作为推力装置,包括:
外壳(21),与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1)的壳体(14)连接,外 壳(21)的后端设置有超声速喷口(23),外壳(21)的位于超声速喷 口(23)与中心锥体(11)的后体(112)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燃烧室(C2), 第二燃烧室(C2)通过第一燃烧室(C1)的出口连通于第一燃烧室(C1);
固体药柱(22),与收容于外壳(21)内且位于第二燃烧室(C2) 内;
其中,从经由燃料入口(121)、燃料收集管(12)、燃料输送通 道(13)、燃料进管(15)及燃料喷口(16)进入到第一燃烧室(C1) 的燃料与经由氧化剂入口(181)、氧化剂输送通道(18)及氧化剂喷 口(17)进入到第一燃烧室(C1)的氧化剂在第一燃烧室(C1)内混 合并形成爆震波且爆震波沿周向进行旋转爆震燃烧,爆震燃烧后产生的 高温燃气经由第一燃烧室(C1)在轴向上的末端的出口(C11)排出, 排出的高温燃气进入第二燃烧室(C2)并喷向固体药柱(22)使得固体 药柱(22)燃烧,固体药柱(22)的燃烧使得高温燃气与燃烧的固体药 柱(22)进行混合燃烧,混合燃烧的产生的混合燃烧燃气膨胀加速并通 过超声速喷口(23)向外排出产生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14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空气滤清器
- 下一篇:一种节能减排的新型气缸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