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状人行桥自平衡式倒立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2291.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元;黄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伞状人行桥 平衡 倒立 模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是人行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市道路越建越宽,城市私有车辆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人行过街和汽车通行的交叉相互影响,人行过街天桥和立交桥是解决该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现有建设人行过街天桥或立交桥,由于不规则性,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交通影响较大。若有标准模块化结构,通过工厂预制构件、现场拼装和安装,或工厂预制和拼装,现场仅安装,则可克服上述缺点。模块化结构标准化生产,具有施工快速、造价经济、质量安全的优点,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平衡式的伞状模块化人行桥结构,旨在实现城市道路迅速建造跨越通道,由于模块化结构形成独自的静定结构,其受力特点明确,可独立使用或组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伞状人行桥自平衡式倒立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配重1、立柱2、两边侧的斜撑杆3、桥面弦索4、弧形弦索5、径向拉索32,所述桥面弦索4、径向拉索32与弧形弦索5之间形成节点6;所述立柱2与斜撑杆3、径向拉索32形成铰接点;所述桥面弦索4与弧形弦索5连接,保持桥面平顺;在横向,两侧两个完全相同的伞状结构通过上横撑杆10、桥面板9、下横撑杆8连接并沿桥面板9中心轴对称布置,桥面板布置于两伞形结构的桥面弦索4上。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混凝土材料自重大的缺点为优点来提供平衡力,利用钢索的高强特性,充分发挥了索抗拉和撑杆抗压结构的受力特点,借鉴了自平衡斜拉桥、吊桥和悬索和优点,为模块化自重结构的实施提供了可能。由于结构受力明确,各位置的构件受力清楚,可实现统一标准化加工,实现现场快速拼装,甚至可以在预制厂完成拼装,到现场直接像伞装张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倒立模块结构。
图2为倒立单独模块结构受力协调平衡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断面示意图。(平行布置)
图4是实施例2断面示意图。(完全倾斜并扰)
图中:
1平衡配重
2立柱
3斜撑杆
4桥面弦索
5弧形弦索
6径向拉索或径向撑杆与弧形弦索之间的节点
7下支撑点
8上横撑杆
9桥面板
10下横撑杆或拉索
11辅助斜撑杆
12辅助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由伞状结构倒立布置时,竖向立柱2支撑的平衡配重产生足够大的竖向荷载,通过两根对称布置的斜撑杆3支撑,斜撑杆3的平衡力包括水平力和竖向力,其中竖向力采用常规支座外力来平衡,而水平力通过弧形弦索5和桥面弦索4张力来平衡。由于任意水平索即使在自然状态下都处于悬链线形状,为了保证桥面弦索的平顺,增加一定数量的径向拉索32对桥面弦索4提供一定的竖向力,在桥面弦索4和弧形弦索5间沿径向拉索32节点方向根据受力要求布置一定辅助撑杆11保证两者受力平衡,从而实现整体结构包括在使用荷载下只有竖向作用力的静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结构,为城市道路人行过街天桥和立交、高速公路和河流的跨越等提供了快速、安全和经济实用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实施例1
倒立模块化结构
在侧面,包括:平衡配重1、立柱2、两边侧的斜撑杆3、桥面弦索4、弧形弦索5、径向拉索32,组合伞装结构,桥面弦索4、径向拉索32与弧形弦索5之间形成节点6。立柱2与斜撑杆3、径向拉索32形成铰接点。
在横向,两侧两个完全相同的伞状结构通过上横撑杆10、桥面板9、下横撑杆8连接并沿桥面板9中心轴对称布置,桥面板布置于两伞形结构的桥面弦索4上。桥面板9用于承受竖向人群使用荷载。
受力方面:桥面弦索4与弧形弦索5连接,保持桥面平顺,同时采用径向延伸的撑杆6与弧形弦索5连接,加以辅助撑杆11实现整体稳定。
伞装扇形结构外,在由斜撑杆和弧形弦索组成的外轮廓内部,采用径向布置的拉索、撑杆和部分辅助撑杆,经弧形弦索与斜撑杆交点间连接将桥面弦索保持在平顺位置。
本实施例伞状结构为倒立,借助两斜撑杆3将弧形弦索5和水平桥面索4撑开。该水平撑力来自于竖向立柱2及柱节点处的平衡配重1,并通过斜撑杆3将水平桥面索4撑开,实现结构自平衡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2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墩柱的安全操作平台
- 下一篇:修路层高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