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行道停车充电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3136.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2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载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载发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12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行道 停车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设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人行道停 车充电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随之增多。汽车在带给人们生活 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停车位难寻、 道路拥堵等。
现有的停车位主要有停车库和路边划线停车位,由于停车位和停车库 数量有限,满足不了日常需求,停车难问题日渐显现。许多车主,为了急 于办事,在没有合适车位的情况下,直接将车停在路边,成为交通管理和 小区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停车难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
2015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推进电动汽 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意见》明确,我国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 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建设, 统一标准、通用开放,依托市场、创新机制的原则,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 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 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但是,由于目前各小区停车位都是处于饱和状态, 购置电动汽车的车主很难挤入现有的环境内,于是充电桩的安装也成了难 题。因此充电难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停车充电架,以解决现有停车位 不足、停车难和充电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包括起重系统和平台,所述起重系统包括两 平行设置的基础梁、两平行设置的起重杆以及两平行设置的支撑装置,
所述两起重杆的下方分别固定在两基础梁的中部,与基础梁形成γ角, 所述γ角为90°~180°,上方则通过一第一横梁固定连接,第一横梁上设 有一压缩反推装置,两起重杆的侧面上方各设有一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 置包括卷筒和缠绕于卷筒上的起重索,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主动支撑杆、一被动支撑杆和一第二横梁,所述 主动支撑杆和被动支撑杆的下方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基础梁的两侧,上方则 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梁的两侧,所述主动支撑杆、被动支撑杆、一基 础梁与第二横梁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所述主动支撑杆与所述起重索连接,
所述平台固定于第二横梁上,所述平台在最高点时与压缩反推装置在 同一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重索为钢丝索或链条、高强度纤维绳等。
所述起重装置还可以包括一控制器,用于控制起重索的收放,从而控 制平台的升降,控制的方式包括电动控制和机械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平台的前后各设有一挡块,防止车轮滑动,所 述平台的前后两端均为一斜面,与水平面形成β角,所述β角为0~45°, 便于汽车驶入或驶出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缩反推装置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内穿设有 一推杆,推杆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推杆的末端直径大于套筒内部的直 径,所述推杆外还套设有一弹簧,弹簧的一端顶抵于推杆的末端,弹簧的 另一端则顶抵于套筒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基础梁的长为0.8米~1米,可安装于行道树之 间或安装于相邻地面停车位之间。
优选的,所述平台的宽度为2米,长度为5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动支撑杆和被动支撑杆的长度大于2.2米。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上设有一充电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重杆上还可以设有一终端机,用于实时输出 平台是否停车的状态,便于汽车车主实时获取附近区域剩余停车位的位置 和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道停车充电架,其有益效果是:
1、其设计巧妙,由于基础梁的长度小,占地面积少,可直接安装于行 道树之间或安装于相邻地面停车位之间,不用增加额外的停车场地,解决 停车难的问题;
2、经测试,多数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为7~8米,该距离能够满足平台 的安放,因此不用占用人行道或车行道,使得道路行驶通畅;
3、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
4、压缩反推装置的设置,一方面,其缓冲作用,当平台上升至接近最 高点时,可确保平台缓慢停下;另一方面,可防止平台上升至最高点时, 受起重索的作用力而向起重杆的另一方向失控移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载发,未经陈载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31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车库载车板升降系统
- 下一篇:一种模块式加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