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系列化L、S频段宽带小步进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3722.5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刘德喜;吴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50 | 分类号: | H04B1/50;H04B1/00;H03D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马全亮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系列化 频段 宽带 步进 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小型系列化L、S频段宽带小步进信道,属于 射频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频器作为测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体积直接决定了测控 系统的性能和便携性。随着系统需求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指标、小 型化、低功耗的模块变频器需求日益增加。做为关键技术储备,高性能、小型 化、低功耗的模块变频器的研制势在必行。
信道是变频器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测控系统需求,为改善镜频抑 制,减小带内组合频率分量,通常采用两次变频方案。现有技术高本振产生小 步进,低本振固定的规划方案,要求高本振频综既要产生小步进又要能覆盖相 对比较宽的带宽,由此只能运用比较复杂的DDS+PLL的多环混频锁相电路, 其中DDS、分频器、混频器都会引入不希望的频率分量,杂散抑制很难做到。 现有技术中两次变频采用高本振小步进,低本振频率固定的变频方式,且在上 变频和下变频器中,相应本振频率也不一致,造成信道中相应滤波器无法统一 而且结构复杂,难以实现体积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小型系列化 L、S频段宽带小步进信道,解决了模块变频信道系列化规划、宽带小步进低相 噪技术及小型化电磁兼容设计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小型系列化L、S频段宽带小步进信道,包括:变频信道、低本振、 高本振、晶振及参考切换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
晶振及参考切换模块为低本振和高本振提供参考信号,低本振根据接收到 的参考信号,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为变频信道提供低本振信号,高本振根据 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为变频信道提供高本振信号,控制 模块控制晶振及参考切换模块输出的参考信号来自于晶振及参考切换模块内部 晶振或者来自于晶振及参考切换模块外部输入的外参考信号;控制模块控制电 源模块为变频信道、低本振、高本振以及晶振及参考切换模块供电;
变频信道接收到低本振信号和高本振信号后,对外部输入的需要进行变频 的输入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或者上变频处理,处理之后的信号进行输出,同时, 变频信道还输出监测信号用于监测是否有变频信号输出。
所述变频信道包括一次变频模块、一次变频滤波模块、二次变频模块、二 次变频滤波模块以及射频放大滤波模块;
变频信道对输入信号进行上变频时,输入信号先通过二次变频滤波模块滤 除输入信号的杂波,送入二次变频模块中,二次变频模块接收所述低本振信号, 对滤除杂波后的输入信号进行上变频,上变频后的信号通过一次变频滤波模块 再次进行滤波,送入一次变频模块,一次变频模块接收高本振信号,并对一次 变频滤波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上变频,最终再通过射频放大滤波模块进行放大 和滤波后输出;
变频信道对输入信号进行下变频时,输入信号先通过射频放大滤波模块进 行放大和滤波,滤除输入信号的杂波,送入一次变频模块中,一次变频模块接 收所述高本振信号,对滤除杂波后的输入信号进行下变频,下变频后的信号通 过一次变频滤波模块再次进行滤波,送入二次变频模块,二次变频模块接收低 本振信号,并对二次变频滤波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下变频,最终再通过二次变 频滤波模块进行滤波后输出。
所述低本振为低频窄带小步进频综,带宽5MHz,步进1Hz。
所述高本振为S频段频综,带宽为100MHz或者200MHz,步进5MHz。
所述变频信道的输入信号为中频信号,变频信道的输出信号为L频段信号 或者S频段信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的变频信道、低本振、高本振、晶振及参考切 换、控制部分、电源处理集成在同一结构内。并且配置了信道开关,同时具备 内外参考切换和自检功能,提高了系统配置的灵活性,实现了小步进、低相噪、 收发兼容的小型化射频信道;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覆盖L、S的频率范围,相 比现有技术,具有更小的频率步进,达到1Hz,可适应各种测控应用的需求。 具备小型化、低杂散、低相噪、低群时延波动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3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压的驱动电路
- 下一篇:具有穿孔壁和相接的声音衰减腔的进气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