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5852.2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赓;王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隧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不断地发展,电力建设改造工程量也不断地提升,电力电缆的敷设路径的 安全性和承载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隧道作为一种电力电缆的敷设路径,与电力管井和 直埋电缆比较,其造价成本更低,发展前景更大。
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隧道结构防水性能不佳,而且电力隧道建成后与周边架构容易粘连并 一同沉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隧道防水性能 不佳,并且容易与周边架构粘连下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隧道结构包括:主体,主体具有 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隧道结构腔;用于阻燃的保护部,保护部覆盖在主体的内表面和/或 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隧道结构还包括防护层,防护层覆盖在保护部的表面上,以使保护部夹设在 主体与防护层之间。
进一步地,保护部是聚乙烯泡沫塑料制成的。
进一步地,保护部包括沿主体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列的多个保护件,相邻两个保护件的交 界处叠置。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保护件通过粘接、铆接或焊接中的一种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主体呈拱形,呈拱形的主体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外表面和与第一外表面的两侧 连接且分别向下延伸并相对设置的第二外表面,保护部覆盖在主体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外表面为平面或弧面,当第一外表面为平面时,第一外表面处于水平面 内。
进一步地,保护部包括沿主体的长度方向顺次排列的多个保护件,相邻两个保护件的交 界处叠置;保护件具有覆盖在第一外表面上的第一保护段以及覆盖在第二外表面上的第二保 护段。
进一步地,隧道结构腔在垂直于主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半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三角 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防护层是海绵、橡胶垫、画报或玻璃钢中的任意一种。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隧道结构包括:主体和用于阻燃的保护部;主体具有沿主 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隧道结构腔,保护部覆盖在主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由于主体具有 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隧道结构腔,从而确保了电缆在隧道结构内具有充分的延展空间,不易 受到挤压或磕碰从而导致电缆损坏。由于保护部覆盖在主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从而使 隧道结构腔与外界有效地隔离,避免了外界水渗透到隧道结构腔内部,保证了隧道结构的使 用可靠性,而且使隧道结构的主体与周边架构不直接接触,从而防止隧道结构与周边架构粘 连下沉,提高了隧道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 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隧道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隧道结构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隧道结构的保护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体;11、第一外表面;12、第二外表面;20、防护层;30、保护部;31、保护件; 311、第一保护段;312、第二保护段;40、隧道结构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 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 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 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 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隧道结构防水性能不佳,而且容易与周边架构容易粘连并一 同沉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结构。这里的隧道结构特别应用于电力隧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5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喷浆材料的上料系统
- 下一篇:泥水盾构换管排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