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NCR脱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6137.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6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薛菲;应凌俏;韩长民;徐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王淳景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ncr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SNCR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NOx的控制方法有燃烧前、燃烧中和 燃烧后三种。在我国应用较广的主要有燃烧中NOx控制方法和燃烧后的SCR、SNCR技术。 由于脱硝效率的限制,燃烧中的NOx控制方法很少单独使用;SCR技术是目前燃煤电厂的 高效的主流脱硝技术,脱硝效率80~90%,但由于催化剂的造价昂贵,使用寿命低,其初 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很高。而SNCR脱硝技术,即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是在不 使用催化剂的850~1050℃高温情况下,将氨水或尿素等氨基物质与烟气混合,将NOx还 原成为无毒的N2和H2O。脱硝效率可达30%~60%,是一种低成本、中等脱硝效率的脱硝技 术。
SNCR脱硝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系统简单、投资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和催化 塔,建设工期短,脱硝效率适中。但是,由于其反应温度窗口温度较高,反应区域布置 在受热面区域,常温还原剂的喷入会对锅炉受热吸热量造成影响,引起锅炉效率的降 低,降低率通常不大于0.5%;同时,由于SNCR技术受温度窗和还原剂/烟气的混合均匀度 的限制,运行过程中无法进行精确的控制,还原剂消耗量大,氨氮比在1.5~2之间,有 的甚至高达2.5以上;由此也导致后续氨的逃逸控制困难,存在后续设备结垢的风险。目 前要在50%以上脱硝效率下,有效保证低氨氮比,控制氨逃逸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SNCR脱硝装置,它可以降低常温还原 剂喷入对锅炉受热吸热量造成的影响,锅炉效率降低率小于0.3%;而且可以降低还原剂的 消耗量,氨氮比小于1.5;另外,还可以控制氨的逃逸量小于10ppm的同时,保证脱硝效 率达到60%以上,有效防止后续设备结垢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SNCR脱硝装置,根据锅炉炉膛尺寸和脱硝效率的要求,将锅炉炉膛分成若 干个截面反应区域,该装置包括与截面反应区域对应的若干个SNCR脱硝系统,所述SNCR 脱硝系统包括计量稀释机构、分配机构和喷射机构;其中,
所述计量稀释机构包括还原剂管道和稀释水管道,所述还原剂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门,所述稀释水管道上设置有稀释水泵,还原剂管道内的还原剂与稀释水管道内的稀释 水混合稀释后输出;
所述分配机构包括还原剂组件、冷却介质组件和雾化介质组件,所述还原剂组件包 括还原剂输入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还原剂输入管道出口端的多个还原剂支路,所述还原 剂输入管道的进口与稀释后的还原剂连接,所述冷却介质组件包括冷却介质输入管道以 及设置在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道出口端的多个冷却介质支路,所述雾化介质组件包括雾 化介质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雾化介质管道出口端的多个雾化介质支路,所述还原剂输入 管道、冷却介质输入管道和雾化介质输入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阀门,所有支路上均设置 有手动阀门;
所述喷射机构包括设置在同一个截面反应区域内的多个喷枪,每个喷枪均通过套管 固定安装在炉墙上,每个喷枪的入口与一个还原剂支路和一个雾化介质支路连接,每个 套管与一个冷却介质支路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还原剂管道还设置有流量仪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还原剂输入管道、冷却介质输入管道和雾化介质输入管道上 均设置有流量仪表。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套管通过法兰与喷枪固定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喷枪为双介质前混雾化式喷枪。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喷枪的喷嘴为扇形,喷射角度为20-60°。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喷枪伸入锅炉炉膛炉内的部分由06Cr25Ni2O不锈钢制作、设 置在锅炉炉膛炉外的部分由316L不锈钢制作。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还原剂为20~30%氨水或50%的尿素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迪电力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61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喷雾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侧进式两相搅拌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