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碎屑机制砂生产系统中的泥粉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8811.9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7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兴;周喆鑫;曹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百鹂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碎屑 机制 生产 系统 中的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碎屑机制砂生产系统,特别是一种碎屑机制砂生产系统 中的泥粉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的高速公路95%以上的路面均为沥青砼或改性沥青砼路面,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很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破坏, 如发裂、推移、泛油、车辙等现象,有的高速公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 害,正常维修期(3年)大大提前,不但影响了车辆运行,更增加了养护管理 资金的投入。
沥青路面发裂的普遍原因之一是集料级配不均匀,中间粒径的石料太多, 而细粒径的石料太少。处理方法:改变细集料级配,减少混合料的空隙率。 沥青路面推移是由于混合料不稳定或是混合料较弱导致的,这些不稳定性, 起因于导致发裂的同样因素,解决的根本是提高集料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 改变集料级配或者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的碎石颗粒(人工砂)的含量。总之, 为了防止沥青路面产生发裂、推移、泛油等缺陷,必须对混合料设计改进和 沥青厂混合料生产的改进。而目前混合料中质量不过关的也只有细集料了。
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 工砂及石屑;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天然砂、人工砂。 而合格的、优质的细集料应该有良好的级配、细度模数(2.78左右)、坚固 性、含泥量、砂当量、棱角性等。天然砂、石屑质量参差不齐,又不稳定, 几乎无法达标,只有用优质的石料、合理先进的生产工艺制造的人工砂才可 以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为此,我们亟需一种能生产制造符合上述要求的,合格的、优质的细集 料生产工艺和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02037066U)公开了 一种环保湿法集料机制砂生产系统(亦是一种碎屑机制砂生产系统)。它包 括料仓,该料仓的出料口位于振动给料机的上方,该振动给料机的出料端位 于粗破碎机的粗破进料口上方,该粗破碎机的粗破出料口通过第一粗料输送 带连接到第一中转料仓的进料口,该第一中转料仓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粗料输 送带连接到第一细破碎机的第一细破进料口,该第一细破碎机的第一细破出 料口通过第一混合料输送带连接到第一振动筛的进料处,该第一振动筛的第 一振动筛出料口通过第一返料带连接到第一细破碎机的第一细破进料口,该 第一振动筛的第一振动筛下料口通过第二混合料输送带连接到第二中转料仓 的进料口,第二中转料仓的出料口通过第三混合料输送带连接到第二细破碎 机的进料口,第二细破碎机的第二细破出料口通过第四混合料输送带连接到 第二振动筛的进料处,该第二振动筛的第二振动筛下料口通过第一成品料输 送带连接到螺旋洗砂机的进料处,该螺旋洗砂机的出料处通过第二成品料输 送带连接到集料点,该螺旋洗砂机的污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到砂泥浆处理机的 进料口,该砂泥浆处理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三成品料输送带连接到集料点,该 第二振动筛出料口根据物料分级情况一路通过第二返料带连接到第二中转料 仓的进料口、另一路通过第五混合料输送带连接到第三振动筛的进料处,该 第三振动筛下料口通过第四成品料输送带连接到集料点,该该第三振动筛出 料口根据物料分级情况分别通过成品料输送带将各级物料连接输送带各级物 料集料点。
上述湿法生产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就是,通过螺旋洗砂机生产的成品机制 砂,其泥粉含量过高,而按照标准,机制砂的泥粉含量应该控制在4%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碎屑机制砂生产系统中的泥粉处理装 置,它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能降低成品的泥粉含量, 提高机制砂成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碎屑机制砂生产系统中的泥粉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置在螺 旋洗砂机和成品带之间,它包括第一输送带、脱水筛、第二输送带;该第一 输送带一端设置在螺旋洗砂机出料口下方、另一端设置在脱水筛的进料口上 方,该第二输送带一端设置在脱水筛出料口下方、另一端与成品带连接;该 螺旋洗砂机的出料口还连接有分料装置,该分料装置的出料口位于第一输送 带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百鹂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百鹂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8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风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套取锚索的钻具及跟管套取锚索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