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夹伤手指的易拉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9844.5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4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何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贤平 |
主分类号: | B65D17/34 | 分类号: | B65D1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地址: | 5168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夹伤 手指 易拉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易拉罐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不夹伤手指的易拉罐。
背景技术
1959年,美国俄亥俄州帝顿市DRT公司的ERNIE.C.FRAZE(艾马尔·克林安·弗雷兹)发明了易拉罐,即用罐盖本身的材料经加工形成一个铆钉,外套上一拉环再铆紧,配以相适应的刻痕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罐盖。
易拉罐上的易拉环对于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现有的两种基础拉环,分别为内嵌式拉环和外掀式拉环。
对于外掀式拉环而言,外掀式的拉环的开启动作为分段式,首先拉起拉环,拉环拉起完成后才能开启瓶盖;这里有杠杆,但杠杆是帮助拉环揭起,并顺带揭起瓶盖的一角,然而有经验的人应该会注意到,偶尔会发生拉环拉起但铆接位置断裂松动导致瓶盖无法开启的情况,而且在使用拉环的过程中,虽然杠杆已经节省了需要撕裂瓶盖的力气,但是在使力过程中稍有不慎则容易发生手指被夹伤的情况,对于小孩或者动作迟缓的老人来说更是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夹伤手指的易拉罐,采用本易拉罐,在撕裂易拉环时使用的力气小,而且不会夹伤手指,增加了打开瓶盖的安全性。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夹伤手指的易拉罐,包括罐体,顶盖和设置在顶盖上的易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易拉环包括设置在顶盖上面的撕裂部、紧贴顶盖的支点块和与垂直于支点块的拉杆;所述的拉杆远离顶盖的一端设置有凸出块;所述的罐体上设置有供拉杆滑动的凹槽;所述的凹槽沿罐体倾斜设置;所述凹槽靠近底部的一端与凸出块相连接,靠近顶部的一端与顶盖的边缘相连接。
所述凸处块的大小形状与凹槽的大小形状相嵌合。
所述支点块和拉杆一体成型。
所述撕裂部凸出于罐体的边缘。
所述的拉杆上设置有可旋转的铆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易拉罐在使用时直接将拉杆沿着凹槽进行滑动,以滑动产生的力代替原先易拉环的拉力,从而打开瓶盖,这样的结构设计比原有的易拉罐的设计更省力,而且在打开瓶盖过程中不会发生夹伤手指的现象,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罐体,2、顶盖,5、支点块,6、拉环,7、凸处块,8、凹槽,9、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不夹伤手指的易拉罐,包括罐体1,顶盖2和设置在顶盖2上的易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易拉环包括设置在顶盖上面的撕裂部、紧贴顶盖的支点块5和与垂直于支点块5的拉杆6;所述的拉杆6远离顶盖2的一端设置有凸出块7;所述的罐体1上设置有供拉杆6滑动的凹槽8;所述的凹槽8沿罐体1倾斜设置;所述凹槽8靠近底部的一端与凸出块7相连接,靠近顶部的一端与顶盖2的边缘相连接。
为了方便加工,所述支点块5和拉杆6一体成型,所述撕裂部凸出于罐体1的边缘,且在拉杆6上设置有可旋转的铆钉9,使用时拉杆6可任意旋转到任意位置。
所述凸处块7的大小形状与凹槽8的大小形状相嵌合,凸处块7刚好卡接到凹槽8中。
易拉罐开口未打开时,拉杆6设置在凹槽8的最低点,打开易拉罐开口时,先将拉杆6通过铆钉8从凹槽8的最低点推向凹槽8的最高点,在拉杆6沿着凹槽向上推动的过程中将撕裂部撕开,在撕裂过程中主要利用了拉杆6往上推时产生的拉力将撕裂部彻底撕开从而打开瓶盖。
本发明的易拉罐在使用时直接将拉杆沿着凹槽进行滑动,以滑动产生的力代替原先易拉环的拉力,从而打开瓶盖,这样的结构设计比原有的易拉罐的设计更省力,而且在打开瓶盖过程中不会发生夹伤手指的现象,增加了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贤平,未经何贤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9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