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化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2059.5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8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习晓红;刘玉文;曹歌;林新平;李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12 | 分类号: | G01N11/12;G01N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混凝土 拌合物 凝结 时间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装置,尤其是涉及自动化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准确测试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可以正确指导施工,便于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施工振捣程序,减少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不利因素,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并辅助做好混凝土运输的过程管理,避免因凝结时间问题造成混凝土施工不连续。因此,准确测定混凝土初凝、终凝结时间,对混凝土的运输、浇灌、振捣、养护工作及下一工序的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水利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中规定,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采用的是贯入阻力法,其具体测试要求为:“测试时,将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经10秒使测针贯入砂浆深度25mm,读记显示的最大阻力值(精读0.1MPa)”。
目前,市场上的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仪,多采取由人工加压方式的贯入阻力仪,需要人工控制加载速度,并通过人工观察记录刻度盘荷载值或读数值。而实际上,人工无法达到匀速加压,加压时间也无法得到精确保证,操作误差较大;再者,通过人工读记最大阻力值,则人为因素影响较多,无法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有文献显示市场出现了一种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仪,能够实现加载过程自动化,但是此设备仍未达到自动化记录,仍需要人工观察记录刻度盘读数,且测力原理复杂,是间接测力,通过油压腔变形进行测力,精度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化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装置,包括机座,固定在所述机座上的门字形机架,所述门字形机架的横梁上设置有调速电机、由所述调速电机驱动的蜗轮蜗杆副和微控制器(MCU);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端与调速电机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数据输出端与显示器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门字形机架的横梁上垂直向下设置有行程标尺,和由所述蜗轮蜗杆副带动升降的垂直丝杠,所述垂直丝杠的下端设置有测针安装座;机座上位于所述测针安装座正下方自上而下设置有试样台和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模块与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仪的研究分析,结合混凝土凝结时间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提出了满足《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试验规范要求的具体措施;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动匀速加压,无冲击力;采用蜗轮蜗杆副带动垂直丝杠加压升降移动,避免加压出现冲击力的现象;
2、智能化程度高,贯入深度准确;用调速电机自动贯入到25mm规定深度,自动停止返回,杜绝人为因素,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3、峰值锁存,无需人工判读;微控制器(MCU)内设有峰值判定程序,能够自动判定最大贯入阻力并运用多位数码显示,数据清晰,无需人工在测试过程中读记最大阻力值;
4、传感数据精准,读数直观;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称重传感器,测力准确,精度0.01MPa,反应灵敏,显示器运用多位数码显示,数据清晰易读取;
5、功能多样,小巧轻便。
此外,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可以在商用混凝土搅拌站、工程施工现场等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化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装置,包括机座1,固定在机座1上的门字形机架2,门字形机架2的横梁3上设置有调速电机4、由调速电机4驱动的蜗轮蜗杆副5和带显示器6的微控制器7;微控制器7的输出控制端与调速电机4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7的数据输出端与显示器6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门字形机架2的横梁3上垂直向下设置有行程标尺8,和由蜗轮蜗杆副5带动升降的垂直丝杠9,垂直丝杠9的下端设置有测针安装座10;机座1上位于测针安装座10正下方自上而下设置有试样台11和称重传感器12,称重传感器1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模块与微控制器7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前期试样制备完成后,放置至规定时间备用。测试开始前,开启带显示器6的微控制器7预热30分钟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2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滤纸式烟度计
- 下一篇:一种汽车碳罐丁烷工作能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