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研磨刷和固结磨具相结合的研磨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3148.1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4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斌 |
主分类号: | B24B37/11 | 分类号: | B24B37/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磨 固结 磨具 相结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磨磨具。
技术背景
研磨刷一般与机械设备配合使用,应用范围比较广,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清洗、除尘、抛光、研磨等,如由铝合金为底座,尼龙做基体,基体内粘接植入刷丝结构的研磨刷,在刷丝内含有不同粒径及硬度的碳化硅、氧化铝、金刚石等磨料,这种研磨刷用于工业太阳能行业晶体硅棒的研磨加工,其特点是抛光效果好,对晶体硅棒表层损伤小,但多次使用后由于刷丝弹性特点造成研磨出的晶体硅棒棱角尺寸不精确的缺陷。
砂轮是由结合剂将磨料固结成轮状结构且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磨具,一般由磨料加入结合剂后固结成型,按照结合剂的不同分类,常见的有陶瓷(结合剂)砂轮、树脂(结合剂)砂轮、金属(结合剂)砂轮等。砂轮是磨具中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一种磨具,使用时高速旋转,可对金属或非金属工件的外圆、内圆、平面和各种型面等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以及开槽和切断等加工。碗形砂轮在工业太阳能行业上用于对晶体硅棒面和弧的加工,其构成基体是金属材料,并在基体上粘接或焊接固结好的砂条、砂块,砂条、砂块内含有不同粒径及硬度的碳化硅、氧化铝、金刚石等磨料。其特点是硬度高、切削力强、耐磨;但存在着对晶体硅棒表层损伤严重的缺陷,且由于加工出的晶体硅棒棱角尖锐,在下一工序晶体硅棒切片中容易出现残次品和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研磨刷和固结磨具相结合的研磨磨具,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这种研磨刷和固结磨具相结合的研磨磨具包括装配于刷托上的刷丝束,所述刷丝束与刷托固连,其特征是所述刷托上还装配有固结磨具,所述刷丝束和固结磨具分别在刷托上呈环形分布,所述固结磨具与刷托固连。
所述刷丝束横截面为环形结构。
所述刷丝束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刷丝束在刷托上呈环形分布。
所述刷丝束为椭圆柱形结构,椭圆柱形刷丝束在刷托上呈环形分布。
所述刷丝束横截面为扇形结构,扇形刷丝束在刷托上呈环形分布。
所述固结磨具横截面为环形结构。
所述固结磨具截面为扇形结构,扇形固结磨具在刷托上呈环形分布。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
由于采用将研磨刷和固结磨具相结合结构的研磨磨具,可避免研磨刷加工出现的晶体硅棒棱角圆滑、尺寸不精确以及固结磨具即砂轮对晶体硅棒表层的损伤,可同时凸显研磨刷对晶体硅棒的抛光效果和砂轮对晶体硅棒研磨加工尺寸的精确度,并大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在工业太阳能行业晶体硅棒面研磨加工后对晶体硅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无影响,这种将研磨刷和固结磨具相结合的研磨磨具结构使得研磨刷和固结磨具的优缺点得以互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刷丝束和固结磨具横截面分别为环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刷丝束和固结磨具横截面分别为扇形和环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刷丝束和固结磨具横截面分别为椭圆形和环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C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刷丝束和固结磨具横截面分别为圆形和环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D-D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刷丝束和固结磨具横截面分别为扇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E-E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刷丝束和固结磨具横截面分别为椭圆形和扇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F-F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刷丝束和固结磨具横截面分别为圆形和扇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G-G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研磨刷和固结磨具相结合的研磨磨具包括固连于刷托3上的刷丝束1,刷丝束1采用尼龙丝制成,尼龙丝内含有不同粒径及硬度的碳化硅、氧化铝或金刚石等磨料,刷托3即基体可采用钢或铝等不同金属材质,在基体上粘接或焊接不同形状的固结磨具2如砂条或砂块,刷丝束1和固结磨具2分别在刷托3即基体上呈环形分布,刷丝束1位于圆形刷托3的外圈,固结磨具2位于内圈,本发明主要用于工业太阳能行业晶体硅棒面研磨加工。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刷丝束柱4和固结磨具2即砂轮横截面分别为扇形和环形结构,各扇形刷丝束柱4在刷托3上呈环形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斌,未经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3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
- 下一篇:气管插管防喷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