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4348.9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6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谭绿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简称FPC)是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中的 重要部件。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可挠 性的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主要使用于手机、笔 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数码相机、液晶显示模组LCM等产品中。
例如,在显示面板中,背光模组就是利用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 板的连接器上实现电性导通。通常,柔性电路板包括一个或多个插接端,所述柔性电路板通 过将其插接端插入到待连接装置的连接器内以实现电性连接。为了避免插接端上的电子元 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弯折而引起失效,往往会对所述插接端进行硬化补强。现有技术中,是 通过在柔性电路板连接端的未设置电子元件的表面粘接补强板的方式来实现插接端硬化 补强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中,请参考图1,柔性电路板包括:本体10与补强板20,所述本体10 具有线路区11与插接端12,所述线路区11与所述插接端12电连接,所述补强板20叠构在所 述插接端12的一表面上,所述补强板20的其中一条边界线和所述插接端12与所述线路区11 的交界线13重叠。由于所述插接端12的宽度与所述线路区11的宽度在交界线13处不同,即 本体10的宽度在所述交界线13处发生突变,这就导致所述本体10在所述交界线13处容易 断裂,而现有技术中,又将所述补强板20的其中一条边界线和所述插接端12与所述线路区 11的交界线13重叠设置,使得所述交接线13处不仅是宽度的突变区,同时也是所能承受应 力强度的突变区。这样,在所述插接端12拔插过程中,在所述插接端12与所述线路区11的交 界线13附近的区域容易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撕裂,造成柔性电路板断裂,产生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撕裂的柔性电路板。
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
本体,具有线路区与插接端,所述线路区与所述插接端电连接;
补强板,叠构在所述插接端的一表面并延伸到所述线路区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柔性电路板将叠构在插接端一表面上的补强板延伸到了所 述线路区内,这样就避免了所述补强板的边界线和所述插接端与所述线路区之间的交界线 的位置的重叠,使得所述交界线处不再同时是宽度的突变区和所能承受应力强度的突变 区。这样,在所述插接端拔插过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就不容易被撕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本体20补强板30胶层
11线路区12插接端13交界处
111信号处理部11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 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请参考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本体 10与补强板20,所述补强板20叠构在所述本体10的一表面上。
所述本体10具有线路区11与插接端12,所述线路区11与所述插接端12电连接。所 述线路区11包括信号处理部111与连接部112,所述信号处理部111与所述插接端12通过所 述连接部112上的走线实现电连接。
所述补强板20叠构在所述本体10的插接端12的一表面并延伸到所述线路区11内, 可选的,所述补强板20延伸到所述线路区11的连接部112内。所述补强板20仅位于所述本体 10的边界所围城的区域内。所述补强板20全部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插接端12。制成所述补 强板20的材料为玻璃纤维、聚酰亚胺或金属。所述补强板20为单层板或多层板。所述补强板 20通过胶层30与所述本体10粘接。在所述插接端12与所述线路区11的交界处,所述插接端 12的宽度与所述线路区11的宽度不相等。所述补强板20延伸到所述线路区11部分的长度大 于等于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43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