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除尘装置的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4403.4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6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心玉;郭万里;石文记;魏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B01D4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刘尔才 |
地址: | 274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装置 炼油 催化剂 锅炉 尾气 余热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除尘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除尘装置的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炼油催化剂装置在建设初期,曾经引进了一套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余热处理技术虽然能很好的解决了余热利用,但是因为尾气中含有烟尘,长时间积累就会影响余热回收的利用率,出现锅炉尾气排气管堵塞、余热回收装置被烟尘覆盖,导致余热利用不充分,如果要继续进行余热回收,就需要拆卸余热回收装置将其清理之后再从新安装,因此,费时费力,另外,由于尾气温度过高,必须与室外的新风混合降温之后才能排放,这样反而增加了尾气排放的成本,造成了能源浪费,还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清除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排气管内烟尘、持续回收尾气中余热的带除尘装置的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是:针对现有的炼油催化剂装置没有考虑相配套的尾气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除尘装置的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在锅炉和换热器之间设置除尘装置,利用除尘装置将进入换热器中的尾气进行预先除尘处理,防止因尾气中的烟尘堆积在尾气排气管和换热器上,影响尾气余热回收。
一种带除尘装置的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在锅炉尾气排气管内设置换热器,在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连接输水管,在输水管上设置热回收泵I、控制阀I和控制阀II,的输水管与保温热水箱内的换热器盘管相连接,保温热水箱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控制阀III,出水管上依次设有截止阀,热回收泵II,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保温蓄水箱,保温蓄水箱顶部设置与大气相通的出气管,保温蓄水箱的供水管上设置控制阀和增压泵;其中,在锅炉的尾气排气管处设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顶部设有排气口的聚尘筒体,与聚尘筒体底部相连通的集尘斗,设置在集尘斗下方的集尘器,设置在聚尘筒体内的内芯管,以及围绕内芯管外侧的尘体导流板,在聚尘筒体顶部一侧设有含尘气体入口,含尘气体入口与尾气排气管连接,排气口与换热器的进气口连接。
在聚尘筒体下部内壁周向均匀设置若干倾斜板。
在集尘斗内壁上设有超声波振荡器。
尘体导流板为螺旋状。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锅炉的尾气通过尾气排气管从含尘气体入口进入到聚尘筒体内,由于聚尘筒体内设置有尘体导流板和倾斜板,烟尘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尘体导流板和倾斜板上,在超声波振荡器的震动作用力下,烟尘掉落在集尘器内,净化后的尾气从排气口通过尾气排气管进入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在保温热水箱内的换热器盘管将输水管中的热量对保温热水箱的供水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水通过供暖水管输入到保温蓄水箱中,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增压泵,将经过加热的水提供给用户供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锅炉尾气中的烟尘除去,确保持续利用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中的余热,提高了余热换热效率,省时省力,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锅炉;2、尾气排气管;3、换热器;31、进气口;4、输水管;5、热回收泵I;6、控制阀I;7、控制阀II;8、保温热水箱;81、换热器盘管;9、供水管;10、供暖水管;11、控制阀III;12、截止阀;13、热回收泵II;14、保温蓄水箱;15、控制阀;16、增压泵;17、出气管;18、排气口;19、聚尘筒体;20、集尘斗;21、集尘器;22、倾斜板;23、超声波振荡器;191、内芯管;192、尘体导流板;193、含尘气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方案的技术特点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多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4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