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模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4437.3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3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杜学斌;徐能惠;邵国栋;张江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3 | 分类号: | B21J13/0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模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管端加厚机换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模车 结构。
背景技术
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是机械设备设计过程中考虑的首要因素,钢管管 端加厚机对产品的适应性决定了每个型号的加厚机可对不同规格的钢管 进行管端加厚,在进行生产前必须对加厚模具进行更换,另外模具的过度 磨损及划伤也需要对模具进行更换,目前更换模具常用的方法是:人工将 模具拆卸后,人工辅助用天车斜吊。这种方法不仅安全性差,而且增加了 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而出现损坏设备和砸伤人的事故。现场急需一种结构 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性好的模具更换小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模车 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性好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模车结构,包括放置在地平面上的车体5,车体5顶部连接有 辊道3,辊道3的下部安装有定位块4,辊道3上放置有模具移动座6,模 具移动座6通过插销7定位在车体5不同的位置。
所述的辊道3有两组,加强板1通过调整装置2把接在辊道3的端头。
所述的调整装置2由调整螺钉和螺母组成,调整螺钉把接在辊道3上, 用于调节辊道3的水平度,调整好后锁紧螺母,将车体5定位在压机相应 位置。
所述的车体5采用焊接结构,车体5底部安装有四个车轮。
所述的模具移动座6采用V型结构,其底部安装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换模车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性好,满 足了钢管管端加厚机换模的要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防止出现损坏 设备和砸伤人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模具工艺示意图,其中图a是拆卸模具 第一步示意图;图b是拆卸模具第二步示意图;图c是拆卸模具第三步示 意图;图d是拆卸模具第四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换模车结构,包括放置在地平面上的车体5, 车体5顶部通过连接件把接有辊道3,辊道3的下部安装有定位块4,保 证车体5与压机的相对位置;辊道3上放置有模具移动座6,模具移动座 6通过插销7定位在车体5不同的位置。
所述的辊道3有两组,用于模具移动座6的移动,加强板1通过调整 装置2把接在辊道3的端头,增加辊道3的刚度。
所述的调整装置2由调整螺钉和螺母组成,调整螺钉把接在辊道3上, 用于调节辊道3的水平度,调整好后锁紧螺母,将车体5定位在压机相应 位置。
所述的车体5采用焊接结构,车体5底部安装有四个车轮,便于车体 5的移动。
所述的模具移动座6采用V型结构,接放模具,其底部安装有滚轮, 通过手动操作确保模具移动座6在辊道3上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参照图3之图a,先拆卸下模具,上模座下降,将下模具吊挂在上模 具上,上模座上升,换模车移动到压机下面,通过调整装置2调平辊道3, 将换模车定位在压机下面;
参照图3之图b,松开插销7,手动将模具移动座6移动到模具正下 方,用插销7将模具移动座6定位在车体5固定位置;
参照图3之图c,上模座下移将模具放入模具移动座6的V型槽,松 开把接上模具的连接件,上模座上升,模具落入V型槽;
参照图3之图d,松开插销7,手动将模具移动座6及模具移出压机;
最后采用天车吊走模具,移出换模车,完成模具的拆卸工作。
换模车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性好,满足了钢管管端加厚机换模 的要求,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防止出现损坏设备和砸伤人的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4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片铆接机的铆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托板螺母球坯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