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4816.2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6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伯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合隆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12 | 分类号: | F16K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阀,属于阀门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安全阀是启闭件受外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 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管道或设备内介质 压力超过规定数值的特殊阀门。安全阀适于自动阀类,主要用于锅炉、压 力容器和管道上,控制压力不超过规定值,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起重要 作用。
现有市场上的一种安全阀,包括阀体、塑料阀塞以及弹簧,所述塑料 阀塞与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阀体内,所述弹簧为所述阀塞提供弹力使得安 全阀在常态下闭合,该安全阀在使用过程中,气压大于弹簧弹力时将阀塞 冲开从而打开气流通道,释放压力。该安全的缺陷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弹 簧弹力会减弱,这就导致阀体内压力值还未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就会克服弹 簧压力将气流通道打开,影响安全阀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合理的安全阀。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阀,包括具有气流通道的阀体和可移动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 用于控制所述气流通道通断的阀塞,所述气流通道呈倒“L”形,所述气流 通道内靠近进气口端的拐角处设有过流口,常态下所述阀塞在自身重力作 用下封闭所述过流口,所述阀塞底端设有适于封堵所述过流口以切断所述 气流通道的密封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面为锥形面,所述阀塞上在所述密封面的 上方成型有环形承压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承压槽的顶面垂直于所述阀塞中垂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体上部设有适于装入所述阀塞的安装口,所 述安装口外部配有端盖;所述安装口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端盖内部成型 有适于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阀中,依靠阀塞自身重力关闭气流通道,无需 设置复位弹簧,简化了产品结构,组装更加方便,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2)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所述密封面为锥形面,可利于阀塞在下落的过程中与 过流口很好的配合,密封效果更好,同时为了利于阀塞打开,还在阀塞上 设置了环形承压槽,这样阀塞打开时部分气体会进入环形承压槽中对阀塞 产生向上的压力,可促使阀塞打开。(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所述环形承 压槽的顶面垂直于阀塞的中垂线,是为了增大气压在环形承压槽内产生的 压力,从而更加利于阀塞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阀中,阀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阀体;11-气流通道;12-进气口端;13-过 流口;14-安装口;2-阀塞;21-密封面;22-环形承压槽;3-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阀的结构做以说明:
一种安全阀,如图1所示,其包括具有气流通道11的阀体1和可移动 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的用于控制所述气流通道11通断的阀塞2,所述气流 通道11呈倒“L”形,所述气流通道11内靠近进气口端12的拐角处设有过 流口13,常态下所述阀塞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封闭所述过流口13,所述阀 塞2底端设有适于封堵所述过流口13以切断所述气流通道11的密封面21。 本实施例安全阀中,依靠阀塞2自身重力关闭气流通道,无需设置复位弹 簧,简化了产品结构,组装更加方便,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由于阀塞2 需要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关闭气流通道11,因此阀塞2必须要有足够的重量, 采用金属材质最佳,如采用不锈钢、不锈铁等材料制成。在使用过程中, 当气压值大于预设气压值(即阀塞2重量)时,将阀塞2顶起从而打开气 流通道11,当气压小于预设气压值时,所述阀塞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 并封闭过流口13,切断气流通道11,气流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指。
参看图2,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密封面21为锥形面,所述阀塞2上在所 述密封面21的上方成型有环形承压槽22。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密封面21 为锥形面,可利于阀塞2在下落的过程中与过流口13很好的配合,密封效 果更好,同时为了利于阀塞2打开,还在阀塞2上设置了环形承压槽22, 这样阀塞2打开时部分气体会进入环形承压槽22中对阀塞2产生向上的压 力,促使阀塞2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合隆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合隆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4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