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的运输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4913.1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0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90/48 | 分类号: | B65D90/48;B65D90/1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运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 置的运输箱。
背景技术
煤炭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蒸汽火车、蒸汽船等 开始成为工业国家中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炼钢业需要大量的煤矿,城市 的照明、暖气和烹调等也需要使用煤气。因此,煤矿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生 活提供了能源保障,但是地下大量被挖空,一些轻微的地质运动就可以造 成崩塌,形成采煤沉陷区。而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治理时,发现一些矿井内 还残存有部分煤矿,但是由于该地处于采煤沉陷区,煤矿矿井随时可能出 现坍塌等危险,所以常常放弃了矿井内残留的大量煤矿,如果简单地对矿 井进行填埋,将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将矿井内的剩余的煤矿 运出,但是该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目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包括运送煤 矿和工人的运输箱、以及用于实现运输箱在矿井内升降的动力机构,现有 的运输箱无法对煤矿工人进行有效保护,使煤矿工人常常处于危险状况 下。因此需要针对采煤沉陷区的特殊性设计一种即能运出矿井内残留煤 矿,又能保护人工的人身安全的运输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的运输箱,该运输箱设计巧妙,安全性能高,即 能满足了运输矿井内残存煤矿,又能保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并且制造 成本低,可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井下 运输装置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开口的储煤筒和固定安装在储 煤筒顶部的顶盖,以及设置在顶盖上用于检测石块掉落在顶盖上所产生的 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顶盖的直径大于所述储煤筒的直径,所述储煤筒 的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储煤筒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操作口相 配合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操作口的侧移门,所述储煤筒的外壁上固定安 装有电磁块,所述电磁块与弹簧的一端磁性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 述侧移门固定连接,所述储煤筒的底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 板与所述储煤筒的底部开口相匹配,所述合页的一页安装在所述操作口底 部位置处的储煤筒上,所述合页的另一页安装在转板上,所述转板连接有 用于向上顶推转板的顶压装置,所述顶压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储煤 筒和转板的支撑块;所述储煤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 器输出端相接的继电器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 制器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电磁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相接。
上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装置 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顶部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电机轴端部 与转板铰接,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上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 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位于所述直线电机相对两侧。
上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形 状为圆台状,所述顶盖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储煤筒的外直径。
上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煤筒上 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上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运输装置的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移门上 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满足运输煤矿井下残存的煤矿 的需要,保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并且制造成本低,可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顶盖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石块掉落在顶盖上所产生的压 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给报警 器发出指令,报警器发出警报,此时煤矿工人迅速进入储煤筒内,同时控 制器也通过继电器控制电磁块断电,弹簧与电磁块之间的磁力消失,弹簧 被弹回,此时侧移门关闭了操作口,对处于储煤筒内的工人起到了有效的 保护。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用于向上顶推转板的顶压装置,该顶压装置通 过启动的直线电机能够实现转板的向上旋转,将储煤筒内的煤块从操作口 中倒出,大大缩短了清理储煤筒内的煤块的时间,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在储煤筒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能够防止储 煤筒内空气稀薄,防止煤矿工人工作时出现窒息危险。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 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4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