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位顶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5561.1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1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守春;彭志勇;彭泽宇;曾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顶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位顶针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注塑成型是将热熔状态的塑胶材料高速的注入到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成型空间中,等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打开模具将固化的塑胶加工物顶出,以获得成型品的方法。由于注塑成型方法具有成型费用低、成型周期短、成型过程简单及易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塑胶产品等特点,因此在塑胶产品制造领域应用极为普遍。
一般情况下,在开模时,即当母模板和公模板分开时,顶针随即就将产品顶出,完全无延时。当行位中有骨位或大面积胶位时,行位抽芯会导致胶位粘行位,从而导致产品不合格,严重时会导致模具无法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在抽芯时,起到定住产品不让产品跟着行位座运动,保证产品质量的行位顶针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位顶针机构,其包括行位座、铲机和行位顶针,所述行位座的一端设有右倾斜面,并在行位座上设有与该右倾斜面相适配的左倾斜面,所述行位顶针水平设置在行位座上,且一端伸出右倾斜面形成顶出部,并在行位座上设有使行位顶针移动后能自动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左倾斜面上设有与所述顶出部相适配的直角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弹簧,所述行位座上设有行程腔位,所述行位顶针对应行程腔位的位置设有凸起,所述复位弹簧位于行程腔位内,且一端顶压在行程腔位的侧壁上,另一端顶压在凸起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顶出部的端部设有半球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合理,由于在铲机的左倾斜面上设有直角凹槽,当行位座往铲机方向抽芯时,在行位顶针在直面部作用下,行位顶针保持静止不动,从而起到定住产品不让产品跟着行位座运动的目的,行位座脱离产品胶位后,行位顶针在与行位座一起运动完成整个行位的抽芯,行位顶针回位时,依靠复位装置的弹力回原位,脱模效果好,保证产品质量,而且整体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位顶针机构,其包括行位座1、铲机2和行位顶针3,所述行位座1的一端设有右倾斜面,并在铲机2上设有与该右倾斜面相适配的左倾斜面,所述行位顶针3水平设置在行位座1上,且一端伸出右倾斜面形成顶出部31,并在行位座1上设有使行位顶针3移动后能自动复位的复位装置4,所述左倾斜面上设有与所述顶出部31相适配的直角凹槽21。较佳的,所述顶出部31的端部设有半球面。所述右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优选为70度。
具体的,所述复位装置4为复位弹簧,所述行位座1上设有行程腔位11,该行程腔位11的开口上设有能将该开口封闭的堵件12,该堵件12的中心位置设让所述顶出部31伸出的通孔。所述行位顶针3对应行程腔位11的位置设有凸起32,所述复位弹簧位于行程腔位11内,且一端顶压在行程腔位11的侧壁上,另一端顶压在凸起32上。其它实施例中,该复位装置4也可以为弹力胶套。
工作时,由于在铲机2的左倾斜面上设有直角凹槽21,当行位座1往铲机2方向抽芯时,在行位顶针3在直面部作用下,行位顶针3保持静止不动,从而起到定住产品不让产品跟着行位座1运动的目的,行位座1脱离产品胶位后,行位顶针3在与行位座1一起运动完成整个行位的抽芯;行位顶针3回位时,依靠复位装置4的弹力回原位,脱模效果好,保证产品质量。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结构的机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5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金小径管道焊口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大型管子的焊后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