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智能混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6883.8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0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彬;陈浩;宋建平;沈国印;于松;杨津;李莹;齐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龙志达智能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22 | 分类号: | F16K11/22;F16K31/04;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刘葛;郭鸿雁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智能 水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混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智能混水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利用冷热水混合方法实现恒温供水的方式主要为三通阀调节法,在实际使用过程 中,三通阀调节法在小流量恒温供水领域效果很好,但是在大流量恒温供水场合,一旦存在 水源温度不稳定、水源压力变化等情况,就会普遍出现温度调节不准确和不稳定情况,出水 水温忽冷忽热,不能满足恒温供水需求。所以三通阀调节法只适用于小流量恒温供水领域或 对出水温度要求不严格的场合,无法使用在对供水温度要求比较高、供水量较大、水源温度 和压力不稳定的场合,市场上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满足此类需求。
三通阀调节法的原理是使用一只温度传感器测量出水温度,根据出水温度和设置温度进 行对比,然后通过电动三通阀控制冷热水比例,从而实现控制出水温度的目的。具体来说造 成三通阀调节法出水温度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三通阀调节法不具备可以使冷热水充分混合的结构。如果传感器距离三通阀较近,则 混合水到达传感器时还未充分混合,传感器不能反映混合水真实温度,控制器无法正确控制 冷热水比例。如果传感器距离三通阀较远,则会造成系统严重延迟,控制器检测到水温变化 时供水管道中的水温已经发生较大偏差,此时调节冷热水混合比例以为时已晚,这种情况下 会造成出水温度大幅度波动,出水温度无法稳定;
2、三通阀调节法无法根据需水量对进水进行流量控制,需水量小的时候,出水管道内压 力会增大,如果冷热水入水管道压力不相同,压力小的入水管道会出现倒灌情况,系统无法 正常运行。
3、当入水温度或压力变化时,阀门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对冷热水比例进行相应调整, 控制存在严重滞后,造成出水温度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混水均匀、出水水温恒定的新型智 能混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新型智能混水系统,其中,包括控制器、液体混合装置、冷水电动蝶阀和热 水电动蝶阀,冷水管道入水口和热水管道入水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与液体混合装 置的液体入口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分别安装有冷水电动蝶阀和热水电动蝶阀,液体 混合装置的液体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温水管道出水口连接,冷水管道入水口处的管道内部安 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热水管道入水口处的管道内部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 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温水管道出水口处的管道内部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 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 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分 别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冷水电动蝶阀的控制端和热 水电动蝶阀的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新型智能混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 传感器分别通过温度采集电路与控制器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 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温度采集电路的信号采集端连接,温度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出 端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新型智能混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 传感器分别通过压力采集电路与控制器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 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压力采集电路的信号采集端连接,压力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出 端与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新型智能混水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阀门驱动电路与冷水电动蝶阀 连接。
本实用新型新型智能混水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阀门驱动电路与热水电动蝶阀 连接。
本实用新型新型智能混水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为ARM微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龙志达智能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承德龙志达智能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6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