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漏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7809.8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闻伟;冯松;葛东文;周瑞;李雄;马龙娜;郭鑫;杜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漏 抽油机 井口 盘根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渗漏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
背景技术
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是一种利用其内部的盘根对抽油机光杆进行密封的装 置,在油井争产工作过程中起到密封油管和光杆之间环形空间的作用。然而, 在抽油机井并无故障的情况下,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极易出现漏油问题。
研究发现,引起抽油机井口盘根盒漏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抽油机的悬点(即铅垂线与驴头圆弧相切的切点)与井口不对中,使盘根磨损 漏油;(2)橡胶材质的盘根不耐磨,其寿命仅为3-6天,且耐压性差,回压高时 易出现漏油现象;(3)抽油井光杆表面不光滑,被溶液腐蚀起坑产生摩擦,造 成盘根漏油;(4)高含水液体比原油有更高的渗透性,从而导致高含水油井盘 根经常泄漏;(5)当油井不出油、无润滑时,抽油机光杆和盘根由于干摩擦产 生高温,将盘根盒内的盘根烧损,导致其失去对抽油机光杆的密封作用,出现 井口盘根盒漏油。
基于上述,提供一种防渗漏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的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防渗漏的抽油机 井口盘根盒。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渗漏的抽油机井口盘根盒,包括盘根压帽、与所述盘根压帽下端连 接的密封盘根盒、设置在所述密封盘根盒内的盘根,进一步地,所述抽油机井 口盘根盒还包括盖装在所述盘根压帽上端的圆环形盖板、圆环形刮油片、格兰 头、圆环形扶正垫圈;
所述盘根压帽内腔中由上至下依次嵌装有圆环形的上挡片和下挡片,所述 刮油片通过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上挡片上,以使所述盘根压帽内腔分隔成相连 通的上润滑腔和下安装腔;所述盘根压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上润滑腔相连 通的加油孔,用于向所述上润滑腔内添加润滑油脂;
所述密封盘根盒上部安装有所述格兰头,且内腔中由上自下依次装填有所 述扶正垫圈、所述盘根以及所述扶正垫圈;
所述密封盘根盒上部伸入到所述下安装腔内来与所述盘根压帽可拆卸地密 封连接,且所述格兰头的头部与所述下挡片紧密接触。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由两个对称的半圆环形子盖板构成,且两个 所述子盖板通过使用多个固定螺钉固定在所述盘根压帽上端。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盘根压帽由自上而下顺利连接的上连接头和盘根 压帽本体构成;所述上连接头为具有圆形内腔的六棱柱体,内径为85-90mm, 高度为15-20mm;所述盘根压帽本体为具有圆形内腔的圆柱体,内径为 85-90mm,高度为100-140mm。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刮油片的内径为35-40mm,厚度为3-6mm。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加油孔沿所述盘根压帽的径向,由外至内依次由 同心的大径孔和小径孔构成;
所述大径孔的孔深为15-20mm,孔径为6-10mm,用于连通外部输油管;所 述小径孔的孔径为3-6mm,用于与所述上润滑腔相连通。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盘根盒为具有圆环形底部的圆筒结构,所述 密封盘根盒的筒体外径为65-70mm,筒体内径为55-60mm,筒体高度为 200-300mm;
所述密封盘根盒的圆环形底部的外径为65-70mm,内径为35-45mm,厚度 为8-12mm。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盘根盒的筒体外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扶正垫圈为聚四氟乙烯垫圈,外径为53-58mm, 内径为25-30mm。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盘根为橡胶盘根,外径和内径分别与所述扶正垫 圈的外径和内径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7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多层型射频识别发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数字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