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8726.0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王玉增;白秀忠;董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 |
主分类号: | B66B23/12 | 分类号: | B66B23/12;B66B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踏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踏板。
背景技术
“电梯吃人”事件发生频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电梯前设置的踏板没有固定装置,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踏板两端翘曲或者滑移。当踏板的一侧滑离支撑时,就会使人落入两个支撑之间的空隙,发生“电梯吃人”的安全事故。有些踏板虽然固定,但是是使用螺栓固定,经过长时间的踩踏螺栓会被磨损直至失效、另外经常拖地或遇水螺钉会锈蚀,导致无法打开难以使用,所以螺钉固定的几乎没有。建筑施工场所此类踏板很多,也会发生安全事故。如何解决踏板的滑移脱落,成为踏板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踏板,在踏板上设置卡合部和定位部,能够将踏板与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紧固,防止踏板在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上滑动,保证踏板的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踏板,包括第一支撑、第二支撑和踏板,所述踏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上,所述踏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板面的一端设有卡合部,另一端设有定位部,第一支撑上设有与定位部对应的定位孔,第二支撑上设有与卡合部对应的卡槽。在踏板上设置卡合部和定位部,能够将踏板与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紧固,防止踏板在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上滑动,保证踏板的使用安全。
所述卡合部有一个或者多个。设置多个卡合部,能够提高板体的固定强度,从而提高踏板的使用寿命。
所述卡合部横截面为T型。T型结构加工方便,配合性能好,加工成本低。
所述卡合部顶部为球形。采用球形卡合部,装配方便,能够做一定角度的转动,方便安装。
所述卡合部与板体采用焊接。将卡合部焊接到板体上,避免了采用螺纹固定,长时间使用螺纹失效的情况,确保了踏板的使用安全,方便后期维护。
所述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为矩形管。材料获取方便,加工性能好。
所述定位部为矩形板或者圆棒。矩形板和圆棒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有助于节省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卡合部和定位部,防止了踏板在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上滑动;
(2)本实用新型的卡合部和定位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3)本实用新型卡合部和定位部采用焊接,提高了踏板的结构强度,同时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踏板仰视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踏板侧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踏板主视图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主视图示意图;
其中,1、踏板,2、第一支撑,3、第二支撑,4、卡合部,5、板体,6、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6所示,一种安全踏板,包括第一支撑2、第二支撑3和踏板1,所述踏板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支撑2和第二支撑3上,如图1和图3所示,踏板1包括板体5,板体5板面的一端设有卡合部4,另一端设有定位部6,卡合部4有一个或者多个,设置多个卡合部4,能够提高板体5的固定强度,从而提高踏板1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卡合部4横截面为T型,T型结构加工方便,配合性能好,加工成本低。定位部6为矩形板或者圆棒,矩形板和圆棒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有助于节省加工成本。卡合部4与板体5采用焊接,将卡合部4焊接到板体5上,避免了采用螺纹固定,长时间使用螺纹失效的情况,确保了踏板1的使用安全,方便后期维护。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2上设有与定位部6对应的定位孔,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3上设有与卡合部4对应的卡槽。第一支撑2和第二支撑3为矩形管,材料获取方便,加工性能好。在踏板1上设置卡合部4和定位部6,能够将踏板1与第一支撑2和第二支撑3紧固,防止踏板1在第一支撑2和第二支撑3上滑动,保证踏板1的使用安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将T型的卡合部4替换为顶部为半球形的卡合部4,如图7所示,采用半球形卡合部后卡槽能够做一定角度的转动,方便安装。定位部也可改为圆柱形,此时定位孔为圆孔,其他方案不变,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未经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8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