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热法合成钛酸钡用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0610.0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7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和;汤忠海;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创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热法 合成 钛酸钡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反应装置,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水热法合成钛酸钡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化工生产、合成都离不开反应釜。不同的物料、反应温度、颗粒大小与性质对反应釜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应釜也是水热法钛酸钡合成的关键设备。但现有的反应釜也还存在着各种不足,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006074.6)公布了一种带有三层挡板结构的反应釜,但该反应釜搅拌时在挡板后部形成一个扇形死区,不利于物料均匀搅拌,对于水热法钛酸钡合成对搅拌有严格要求存在缺陷。
YujiHotta,在文章中(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8(2008)599–604)描述了一种用氧化锆球磨搅拌装置,该反应装置具有搅拌均匀,不存在搅拌死角,但是在钛酸钡反应条件下,两性氧化锆在强碱条件下存在磨损进入反应物料中;针对以上反应釜在钛酸钡合成反应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清洗方便、搅拌均匀、不存在搅拌死角、磨损小不污染物料的水热法合成钛酸钡用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热法合成钛酸钡用反应釜,它包括釜体,其特征在于:在釜体内的上部设有上部搅拌装置,在釜体内的下部设有与上部搅拌装置相对应的下部搅拌装置,在釜体上还设有夹套,在夹套上设有一组支撑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上部搅拌装置包括,在釜体外设有上部电机,在上部电机上连接有上部减速机,上部减速机一端设有上部机封,并通过上部机封与釜体相连,上部减速机的输出轴向下伸入釜体内与釜内的上部搅拌轴相连,在上部搅拌轴底端连接有上部搅拌片。
所述的下部搅拌装置包括,在在釜体外设有下部电机,在下部电机(上连接有下部减速机,下部减速机一端设有下部机封,并通过下部机封与釜体相连,下部减速机的输出轴向上伸入釜体内,通过联轴器与釜体内的下部搅拌片相连。
所述的上部搅拌装置中的上部搅拌片为推进式搅拌桨片结构,且其上的每片桨片均具有10-35°的倾角。
所述下部搅拌装置中的下部搅拌片包括,通过联轴器与下部减速机输出轴相连的搅拌片基座在搅拌片基座上均布有一组弧形支架,弧形支架的一端向上竖直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的弧形支架竖直延伸段分布在上部搅拌片的四周,且不与上部搅拌片接触,在每一个弧形支架的竖直延伸段的端部均连接有竖直向上的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反应釜具有结构简单、清洗方便、搅拌均匀、不存在搅拌死角、磨损小不污染物料等优点。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在搅拌方式上设置为上下两套独立的搅拌系统,并且上部采用推进式搅拌桨,下部采用直立桨叶式搅拌,搅拌液体相互碰撞形成混流,使得反应釜内的物料能够充分混合搅拌混合均匀,有效的避免了搅拌不均匀现象的发生。此外,通过调整上下搅拌速度可以达到不同的搅拌效果,反应釜低速搅拌、高速清洗方便反应后反应釜内壁残留反应物易于清洗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水热法合成钛酸钡用反应釜,它包括釜体1,在釜体1外壁的顶部设有上部搅拌装置2,所述的上部搅拌装置2包括,上部电机2a,在上部电机2a下方连接有减速机2b,在上部减速机2b下方设有上部机封2c,并通过下部机封3c与釜体1相连。
所述的上部减速机2b的输出轴向下伸入釜体1内部,并通过联轴器与设置在釜体1内部的上部搅拌轴2d相连。在上部搅拌轴2d底端连接有一组上部搅拌片2e,所述的上部搅拌片2e为推进式搅拌桨片结构,且其上具有多个桨片,而每片桨片均有10-35°的倾角。
在釜体1外壁的底部设有与上部搅拌装置相对应的下部搅拌装置3,所述的下部搅拌装置3包括,下部电机3a,在下部电机3a上方连接有下部减速机3b,下部减速机3b上方通过下部机封3c与釜体1相连,下部减速机3b的输出轴向上伸入釜体1内,而后通过联轴器与釜体1内的下部搅拌片3e相连。在下部减速机3b一侧的釜体1下部还设有出料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创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创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0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以固定一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双照明系统的立体投影光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