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腔中隔咬切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2812.9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申屠丙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85 | 分类号: | A61B17/28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建华 |
地址: | 3115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腔 中隔咬切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腔中隔咬切钳,主要用于鼻腔内中隔进行手术咬切修正,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体鼻窦是人类呼吸道的窗口,在鼻腔内往往会吸入空气中的杂质和细菌,引起鼻腔疾病;人体鼻腔中隔是鼻腔内软骨组织,有的软骨组织会增大形成软骨组织骨质增生,影响鼻腔呼吸。现有技术一般是用鼻腔咬骨钳,其缺陷是在手术中,咬切不到位,手术麻烦,满足不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鼻腔中隔咬切效果好的鼻腔中隔咬切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腔中隔咬切钳,包括两根手柄,两根手柄通过螺栓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钳夹,两个钳夹的末端分别与两根手柄的前端活动连接,两个钳夹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两个钳夹前端互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钳夹槽,两个钳夹闭合时,钳夹槽互相对接,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手术时,钳夹夹紧鼻腔中隔咬切方便,效果好。咬切下的组织留在钳夹槽形成的密闭空间中,随着钳夹取出,不会残留在鼻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柄前端弯曲,手柄的后端与钳夹之间形成一个钝角,钳夹进入鼻腔更加方便,手握手柄更加顺手,便于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根手柄的前端和两根钳夹的末端形成一个菱形结构。钳夹与手柄撑开幅度小,确保钳夹在鼻腔中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手术应用灵活,鼻腔中隔咬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根钳夹闭合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两根手柄1和两个钳夹3,两根手柄1通过螺栓2活动连接;两个钳夹3的末端分别与两根手柄1的前端活动连接,两个钳夹3之间通过螺栓2活动连接;所述两个钳夹3前端互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钳夹槽4,两个钳夹3闭合时,钳夹槽4互相对接,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手术时,钳夹3夹紧鼻腔中隔咬切方便,效果好。咬切下的组织留在钳夹槽4形成的密闭空间中,随着钳夹3取出,不会残留在鼻腔中。
本实施例中,手柄1前端弯曲,手柄1的后端与钳夹3之间形成一个钝角,钳夹3进入鼻腔更加方便,手握手柄1更加顺手,便于手术操作。
本实施例中,两根手柄1的前端和两根钳夹3的末端形成一个菱形结构。钳夹3与手柄1撑开幅度小,确保钳夹3在鼻腔中使用灵活。
本实施例中,手柄1和钳夹3选用金属材料制作,可以用消毒液和高温消毒。
使用时,钳夹3伸入鼻腔中,握紧手柄1,钳夹3闭合,将骨质增生的软骨组织切下,切下的软骨组织掉落在闭合的钳夹槽4中,随着钳夹3取出,不会残留在鼻腔中,提高了手术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形状和尺寸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形状和尺寸;同时,零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达斯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2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