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4877.7 | 申请日: | 2015-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2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俞桂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桂周 |
主分类号: | B30B9/06 | 分类号: | B30B9/06;B30B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22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资源再利用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热门话题,节约资源的口号已慢慢深入到人心,只有通过资源的回收利用,才能真正的做到环保节能,而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制造燃料就是资源再利用的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人口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近年来增长率过到5%-8%。全国660个城市中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出现大型垃圾山,这种垃圾山不仅存在污染环境、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等问题,还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城市居民。如何妥善处理城市垃圾,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能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垃圾进行脱水处理是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现有对垃圾进行脱水的装置包括挤压式和滚筒式,其中挤压式即通过挤压垃圾使垃圾中的水分脱离,这种方式现对于滚筒式脱水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但存在以下问题:1.脱水效率较低2.当外界压力撤销时,垃圾会对已经脱离垃圾但未能及时排至远处的水分产生反吸现象,导致垃圾无法完全脱水,影响脱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水装置,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挤压式脱水装置存在反吸现象,脱水效率低,脱水效果差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水装置,包括挤压箱,该挤压箱包括一挤压室,该挤压室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与挤压室相连通的加料室,每个所述加料室均设有一通过液压油缸驱动且用于将垃圾从加料室推送至挤压室的挤压板;每个所述加料室的上端面均设有进料口;所述挤压室的下端面设有卸料口和用于闭合卸料口的盖板,所述盖板设有复数个第一排水孔;所述挤压室设有至少一集水器,所述集水器的一端设置于挤压室的外表面,另一端设有排水管,集水器内设有复数个排水通道,复数个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挤压室的内部,形成第二排水孔,另一端与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连接有一抽水泵。
进一步,上述集水器呈喇叭状,直径小的一端设有所述排水管。
进一步,上述集水器与挤压箱一体成型。
进一步,上述挤压室的上端面和两相对侧端面均设有所述集水器。
进一步,上述进料口设有一填料漏斗。
进一步,上述盖板可翻转地设置于挤压室的底部,并且盖板还配设有使其翻转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卸料口的驱动装置。
由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实用新型包括挤压箱,该挤压箱包括挤压室,挤压箱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加料室,每个加料室内均设有用于将垃圾从加料室推送至挤压室的挤压板;加料室的上端面设有进料口,挤压室的下端面设有卸料口和用于闭合卸料口的盖板,该盖板设有复数个第一排水孔。垃圾从进料口落入加料室内,待垃圾数量足够时,通过挤压板将两加料室内的垃圾同时推送至挤压室内进行挤压脱水,从而增加单次挤压的垃圾数量,以提高工作效率。挤出的水分由于重力作用,从盖板的第一排水孔排出;挤压室设有至少一集水器,该集水器的一端设置于挤压室的外表面,另一端设有排水管,集水器内设有复数个排水通道,复数个排水通道的一端通至挤压室的内部,形成第二排水孔,另一端与排水管连接;并且排水管连接有一抽水泵。挤压的同时启动抽水泵,使挤压室的各个挤压面附近的水分通过第二排水孔、集水器及时抽离挤压室,以加快脱水速度。待挤压板的压力撤销时,抽水泵需继续工作一段时间,防止挤压室和集水器内的水分重新被垃圾吸附回去,以消除垃圾膨胀时对水分的反吸作用,待抽水泵停止工作后,打开盖体,使垃圾从卸料口掉落,进入下一道工序。
其二、集水器与挤压箱一体成型,保证集水器的密封性;挤压室的上端面和三个侧端面均设有所述集水器,以最快速度抽去各挤压面附近的积水,加快脱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挤压室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桂周,未经俞桂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4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无线系统保单签发模式
- 下一篇:员工素质评价与发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