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功能片以及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7652.7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7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雯;孙大鹏;窦胜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查俊奎;朱戈胜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触摸屏 功能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式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漂移现象的电容式触 摸屏功能片,以及使用该功能片的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自Iphone问世以来,其华丽的外观、新颖的操作方式及舒适的手感,电容式触摸屏 得到客户认可,如手机、媒体播放器、导航系统、数码相机、数码相框、PDA、游戏设备、显示 器、电器控制、医疗设备等等日常生活各个领域都可见到。但是伴随着电容式触摸屏的应用 的普及,在个性化和潮流的引导下,常规电容式触摸屏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ITO层物 理脆性特点,在制造以及长期使用,或者环境发生恶劣变化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导致容值 发生变化,产生划线漂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规电容式触摸屏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 ITO层物理脆性特点,在制造以及长期使用,或者环境发生恶劣变化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 导致容值发生变化,产生划线漂移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功能片,包 括驱动电极层和感应电极层,驱动电极层包括第一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上的第一导电 膜层,感应电极层包括第二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材上的第二导电膜层,在第一基材的同 一面上设有补偿驱动电极和补偿感应电极,从第一导电膜层引出的任一电极与一个补偿驱 动电极相连,一个补偿驱动电极和一个补偿感应电极构成了补偿电容,从补偿感应电极引 出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常规电容式触摸屏的功能片通常是 没有补偿电容的,当导电膜层出现损伤时,导致容值发生变化而产生划线漂移现象,而本实 用新型从补偿感应电极引出输出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IC芯片电路相接,当IC芯片电路识别 到功能片的容值减少时补偿容值,以使得容值满足要求,从而降低划线漂移的发生概率。
进一步地,从每个补偿感应电极引出的输出端相连且构成一个公共输出端。采取 此结构可以减少功能片上的io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驱动电极和补偿感应电极采用ITO,且通过强酸蚀刻方式形成 补偿驱动电极和补偿感应电极的形状。通过ITO层进行强酸蚀刻,生产方便,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驱动电极和补偿感应电极呈栅栏状,且两者之间交替排布。栅 栏状可以保证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有效增加补偿驱动电极和补偿感应电极的之间的电容 值,从而降低对基板的尺寸要求,能够不改变物理结构,满足客户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采用PET或者PC透明有机高分子材料,而第一 导电膜层和第二导电膜层采用ITO、IZO、纳米银或纳米碳管。采取的常规材料,可以任选一 种。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功能片。这样的 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很大程度上达到提高制造良率,并且较常规电容屏使用寿命长,客户体 验效果好,非常符合市场追求高性价比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式触摸屏功能片的驱动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式触摸屏功能片的感应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基材2、第一导电膜层3、第二基材4、第二导电膜层5、补偿驱 动电极6、补偿感应电极7、电容式触摸屏功能片8、盖板9、柔性线路板10、驱动 芯片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功能片,包括驱动电极层和感应电极层,由驱动电极 层和感应电极层通过胶材粘合在一起,驱动电极层包括第一基材1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1上 的第一导电膜层2,可以通过强酸蚀刻出设计图案,电流形成的电信号通过驱动电极层输 出,做为驱动信号;感应电极层包括第二基材3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材3上的第二导电膜层4, 可以通过强酸蚀刻出设计图案,电流形成的电信号通过此电极层输入,做为感应信号;以上 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在第一基材1的同一面上设有补偿驱动电极5和 补偿感应电极6,从第一导电膜层2引出的任一电极与一个补偿驱动电极5相连,一个补偿驱 动电极5和一个补偿感应电极6构成了补偿电容,从补偿感应电极6引出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睿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76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