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安全隐形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9707.8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龙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召刚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52;H01R13/447;H01R13/02;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安全 隐形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安全隐形 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各种插座琳琅满目,有两相的、三相的等等,但无论哪种插 座其外部都为敞开状,虽然现今社会人们装修时会将插座直接嵌设于墙体内, 但其插头口始终为敞开状,供插头插入,此结构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其敞口状 结构有时会有小孩好奇,以手指插入,有时会因潮湿湿气直接进入,发生短路, 还有时会有昆虫进入,也会发生短路,造成人员伤亡及财物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安全隐形插 座,保障人们使用安全,提高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安全隐形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和插座底板,所述插座本体和插座 底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插座本体具有插头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座本体的空腔 内设置有盖板和电触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中间吸合磁铁和用于盖住插孔的盖 点,中间吸合磁铁位于中间盖点的后侧,所述电触板上设置有侧吸合磁铁和与 插孔位置相适配的电源触点,所述侧吸合磁铁设置在电源触点的两侧;所述盖 板与电触板间设置有铰接盖板与电触板的活动连杆,所述盖板和电触板铰接有 控制盖板和电触板运行轨迹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插座底板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安全隐形插座,配套专用的磁性插头,插座的空腔内设 置有电触板和盖板,在非使用状态时,盖板位于插孔下,在内腔遮盖插孔,使 电触板隐形,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在使用时,当磁性插头准备插入插孔时,磁 性插头的磁性与盖板吸合磁铁的磁性相同,使盖板位移,电触板位移至插孔下, 电源触点位于插孔位置,电触板的电源触点与磁性插头的磁性相反,电源触点 与磁性插头吸合,插座与插头导电,形成使用导电状态。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的空腔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电触板连接,一端与插座本体连接。当不插电时,复位 弹簧作用,使电触板后移,活动连杆作用,盖板前移,盖住插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触板设置有同插孔数量相一致的触电 极,所述触电极为开口如马蹄形的铁片,电源触点设置在触电极的顶端。设置 马蹄形的触电极,使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安全隐形插座能够兼容传统的插头,当 传统插头插入插孔时,使盖板退让,电触板因活动连杆作用而前移,插头正好 插入马蹄形开口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触电极为三个,中间长,两边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盖板为弹性盖板,所述电触板为弹性电 触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盖板和电触板所连接的摆动杆各为两个, 中间位置的为长摆动杆,两边的为短摆动杆。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座本体的外表面在插孔间设置有定位 槽。用于对插头定位,便于插头的插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槽为球形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安全隐形插座,在非使用状态下,盖板可以盖住插孔, 保障人们使用安全,提高安全性。使用时,盖板、电触板移动,电触板位于插 孔位置下,插上插头即可通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触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插座本体;2、插座底板;3、插孔;4、盖板;5、电触板; 6、中间吸合磁铁;7、盖点;8、侧吸合磁铁;9、电源触点;10、活动连杆; 11、摆动杆;12、复位弹簧;13、触电极;14、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 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召刚,未经龙召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97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