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调温器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0027.7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4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段伟;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调温 安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部件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调温器安装装 置。
背景技术
调温器主要作用感受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以通过自身开启或关闭改变冷却液 循环路径,进而达到改变冷却液温度的目的。现有结构中,常见的调温器为蜡式 调温器,利用石蜡的热胀冷缩来调节调温器阀门的开启。发动机调温器根据具体 需要常安装在缸体或缸盖上,通常采取通过法兰面安装到缸盖的出水室端面或缸 体的外部上,即调温器置于缸体或缸盖的外部上,不仅温度感应不灵敏,而且需 要占用较大安装空间,使得发动机的缸体整体结构不够紧凑;而且通过法兰端面 安装的方式,需要涂抹密封胶进行密封,使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密封效果难以 保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发动机调温器安装装置,可使调温器稳定的安装到发动 机的缸体或缸盖上,并可保证调温器安装后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调温器安装装置,可使调温器稳定的 安装到发动机的缸体或缸盖上,并可保证调温器安装后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调温器安装装置,包括可与发动机的缸体固定连接的端 盖和与端盖连接并可将调温器的调温组件固定将其伸入发动机的缸体内部设置 的固定体。
进一步,固定体由至少两个对调温器的调温组件成夹持状态设置的夹板构 成。
进一步,夹板间对调温组件形成径向夹持固定。
进一步,夹板间通过末端部设置的用于限制调温器的调温组件相对于夹板纵 向移动的限位结构对调温组件形成径向夹持。
进一步,限位结构为用于调温组件的上支架的圆周外边沿插入固定的卡槽。
进一步,端盖包括盖本体和设置于盖本体内侧面并用于嵌入缸体形成定位的 环形定位部,环形定位部外侧位凸台结构。
进一步,环形定位部的凸台结构处加装有用于与缸体内壁间形成密封的密封 圈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调温器安装装置,不但使得调 温组件固定可靠,可稳定工作,而且可与缸体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并使得结构 紧凑,同时,由于调温组件可被固定体固定后伸入缸体内部进行工作,形成隐藏 式结构,并具有较好的温度调控性,对缸体所需冷却液的温度温感灵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与调温器调温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调温器安装装置及调温组件与缸体的装配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视图,图3为本 实用新型整体与调温器调温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调 温器安装装置及调温组件与缸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 机调温器安装装置,包括可与发动机的缸体3固定连接的端盖1和与端盖1连接 并可将调温器的调温组件4固定将其伸入发动机的缸体3内部设置的固定体2; 本装置用于安装调温器的调温组件4,调温组件4为用于改变冷却液循环路径的 常用的蜡式调温器结构,其主要包括上支架4-1、下支架4-2和设置在上、下支 架间用于对冷却液道启闭的主阀4-3,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调温组件 4固定在固定体2上,通过固定体2将调温组件4伸入缸体3上形成的调温器安 装孔3-1内,然后再将端盖1固定到缸体3上,端盖1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孔1-3, 通过螺栓紧固到缸体3上,固定体2与端盖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保证结构强度; 缸体3内部形成有用于冷却液流动对缸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液道3-2,缸体上还设 置有用于冷却液进入的进液道3-3,进液道与调温器安装孔连通,调温器安装孔 内端与冷却液道的进液端连通,调温组件设置在调温器安装孔内端与冷却液道的 进液端连通处。
本实施例中,固定体2由至少两个对调温器的调温组件4成夹持状态设置的 夹板2-1构成;其中,夹板2-1可沿端盖1的圆周设置两个、三个或四个,调温 组件4位于夹板2-1之间形成固定,夹板2-1可为平板或弧形板,均可实现本发 明的目的,结构简单,但固定可靠,并通过夹板2-1结构可减少固定体2整体重 量,达到发动机减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0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涡喷发动机上的微型高速发电系统
- 下一篇:EP6发动机中的电子节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