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2039.3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波;高鑫哲;高本成;赵云峰;马威;张俊;袁庆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6 | 分类号: | E21B34/06;E21B3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水 工艺 管柱 配套 旁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注水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旁 通阀。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现有注水工艺管柱使用的封隔器主要为Y341封隔器、K344封隔器及 带卡瓦的Y241封隔器等,为提高管柱耐压差能力,一般在注水管柱上增加锚定装置, 或者在封隔器内部增加压力平衡腔。但是,对于多级细分注水工艺管柱,其封隔器数 量达到3个以上,在作业起管柱时,由于封隔器上下端压力不平衡,加之设置多个封 隔器及管柱锚定装置,使得管柱解封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可在封隔器上端配套使用旁通阀,起管柱之前打开旁通阀,实现 压力平衡,便于封隔器解封。现有旁通阀有三种:一是下工具开启式旁通阀,开启时 需下入专用工具,操作复杂,成本高;二是液压开启式旁通阀,利用液压开启,易与 注水管柱上的其它液压工具发生压力冲突;三是投棒撞击式旁通阀,由于其内部不是 通径,影响测试,且由于注水井井下存在死油、部分井井斜大,导致开启成功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封隔器上下环空压力平衡,确保注水工艺管柱 顺利起出,避免出现大修,适用于多级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 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包括:
外管,具有轴向贯通腔,在所述外管的下端设有下连接头;
下中心管和上中心管,能滑动的插入所述轴向贯通腔,所述下中心管的上端与所 述上中心管的下端正向旋接,所述下中心管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头能脱离的反向旋接 在一起,所述上中心管的上端延伸出所述外管并与上接头正向旋接;
在所述下中心管的侧壁开设有内旁通孔,在所述外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能与所述内 旁通孔对位连通的外旁通孔,在所述下中心管与所述下连接头相脱离后,所述上中心 管能连动所述下中心管在所述轴向贯通腔内上移至所述内旁通孔与所述外旁通孔对 位连通处。
如上所述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其中,所述正向旋接为左旋丝扣连接; 所述反向旋接为右旋丝扣连接。
如上所述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其中,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端帽,所述 端帽具有轴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头的外壁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其中,所述端帽包括帽盖和缩径的帽体, 所述帽盖压置于所述外管上端的端口处,所述帽体伸入所述外管的上端,所述帽体外 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帽体的内壁与所述上中心管的外壁相贴合且为滑 动配合,所述帽体沿径向凸出于所述上中心管,形成止挡所述下中心管脱出所述外管 的限位部。
如上所述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其中,所述下中心管包括位于所述内旁 通孔两侧的正向螺纹连接段和反向螺纹连接段,所述反向螺纹连接段螺纹内接于所述 下连接头上端内侧,所述正向螺纹连接段螺纹套接于所述上中心管的下端外侧,所述 正向螺纹连接段径向凸出于所述上中心管,形成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台肩。
如上所述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其中,所述下中心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 的内壁相贴合且为滑动配合。
如上所述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其中,在所述帽体的内壁与所述上中心 管的外壁相贴合处和所述下中心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贴合处均设有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旁通阀,其中,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胶圈。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旁通阀的外管采用内部轴向贯通腔结构,从而避免影响分层注水 井测试及管柱内其它工具通过,可适用于各类分层注水工艺。
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旁通孔对位形成的旁流通道,可使封隔器上下端压力 快速平衡,利于封隔器解封;同时,该旁流通道还可作为氮气气举排液的通道,进一 步促进封隔器解封,操作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为多级细分注水工艺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支持,显著降低了多级细 分注水工艺管柱卡井概率,节约了大量大修费用。
4、本实用新型不与工艺管柱上其它液压类工具发生冲突,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2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气体钻井的岩屑返出量监测装置
- 下一篇:排气温度和压力建模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