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设备进、出料口抑尘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2058.6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2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崔曦文;洪艳萍;白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设备 出料口抑尘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抑尘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设备进、出料口抑尘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输送设备在各行业的物料输送工艺中应用很普遍,为避免移动设备在移动中与其 它设备或料仓碰撞,设备的进/出料口与其它设备或料仓对应的卸料口或装料口之间必须 留有一定间隔距离。因此很难像固定连接形式一样实现密封,卸料时难免会产生扬尘,造 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危害工人健康。
目前移动设备普遍采用伸缩套筒的方式与装/卸料口相连接,但由于其只提供了物料 通道而没有实现密封,装、卸料时仍避免不了从料口连接处溢料扬尘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进、出料口抑尘密封装置,实现了移动设备与其它装 /卸料设备之间动态连接的同时进行良好地密封,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并 可与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实现联动,最大限度降低装/卸料过程的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设备进、出料口抑尘密封装置,包括充气密封圈、压缩空气软管、电磁阀和 压缩空气储罐,所述充气密封圈设置在移动设备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压缩空气储罐固定在 移动设备上,压缩空气储罐通过电磁阀和压缩空气软管连接充气密封圈。
所述电磁阀另外连接移动设备对位及装/卸料控制系统。
所述充气密封圈的规格与移动设备进/出料口与上部设备下料口/下部料仓进料口配 合尺寸相适应。
所述移动设备进料口/出料口为固定套筒式进料口/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充气密封圈实现移动设备进、出料口与其它设备或料仓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避免了装料或卸料过程的扬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结构简单,投资小,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省了投资和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密封圈2.进料口3.压缩空气软管4.压缩空气储罐5.电磁阀6. 出料口7.移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设备进、出料口抑尘密封装置,包括充气密封圈1、 压缩空气软管3、电磁阀5和压缩空气储罐4,所述充气密封圈1设置在移动设备进料口 2和出料口6处,压缩空气储罐4固定在移动设备上,压缩空气储罐4通过电磁阀5和压 缩空气软管3连接充气密封圈1。
所述充气密封圈1的规格与移动设备进/出料口2、6与上部设备下料口/下部料仓进 料口配合尺寸相适应。
所述电磁阀5另外连接移动设备对位及装/卸料控制系统。
所述移动设备进料口/出料口2、6为固定套筒式进料口/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设备进、出料口抑尘密封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在移动设备进料口2和出料口6处分别设置1道充气密封圈1,在移动设备本体 上设置压缩空气储罐4,压缩空气储罐4和充气密封圈1之间通过电磁阀5和压缩空气软 管3连接;
2)移动设备进行移动装料或卸料时,首先移动到指定位置,移动设备进料口2与上 部设备下料口对位或移动设备出料口6与下部料仓进料口对位完成后,启动电磁阀5,压 缩空气从压缩空气储罐4中经电磁阀5和压缩空气软管3进入到充气密封圈1中,充气密 封圈1迅速膨胀,将移动设备进料口2与上部设备下料口和移动设备出料口6与下部料仓 进料口之间的间隙填充并密封;
3)上部设备向移动设备装料或移动设备向下部料仓中卸料过程中,充气密封圈1始 终处于充气膨胀状态,保证无粉尘外溢;
4)装料或卸料过程结束后,关闭电磁阀5,充气密封圈1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5排 气口排出,充气密封圈1收缩回原来大小,移动设备进料口2与上部设备下料口或移动设 备出料口6与下部料仓进料口之间脱离,移动设备移动到下一装/卸料点。
所述电磁阀5与移动设备对位及装/卸料控制系统联动,即自动实现充气密封和放气 解密封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2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条机废料带回收装置
- 下一篇:输气管线的自力式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