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2426.7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玲;冯熙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志玲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管。
背景技术
在各种实验尤其是荧光PCR检测这类生物学领域的实验中,对反应混合物配制或加样时经常需要用到离心管。在实际操作中,常用的离心管因体积不大,使用微量移液器时,其吸头在加样的过程中很易碰到在管中的沉淀面而造成吸头污染,致使本可继续使用加样的吸头需废弃,原本由一份样本换用一个吸头变成一个样本换用多个吸头,从而造成浪费,并且在加样的过程中因不注意使液体残余在管壁上,使反应混合物不能及时充分得到反应。另外,传统离心管的设计体积不大且表面平滑,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因手持不稳而使离心管滑落,造成试剂浪费,拖延实验进展,因此需对该容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加样、反应混合物配制用的离心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管,包括管体,以及位于所述管体中的圆环隔层,以通过所述圆环隔层使在反应混合物配制或加样过程中避免微量移液器的吸头与所述管体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圆环隔层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挂钩,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管体的管口处,所述圆环隔层通过所述挂钩挂接于所述管体中。
优选的,所述圆环隔层包括大圆环和可改变直径的小圆环,所述大圆环与所述小圆环之间通过复数个可伸缩的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环隔层位于所述管体中部以上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管体外壁设有粗糙防滑面,以增加摩擦力,便于手指持稳所述管体。
优选的,所述管体底部为锥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弯折成Z形或S形的金属线。
优选的,还包括管盖,所述管盖底部设有与所述管体的管口匹配的凸块,使所述管盖通过所述凸块与所述管体的管口塞合密封。
优选的,所述管盖边缘设有前凸位,以便于单手持所述管体时用拇指操作所述管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混合物配制用离心管在实验加样、反应混合物配制过程中能保证微量移液器的吸头在加样时趋于精准,使反应混合物得以充分及时反应,且不造成过多的吸头浪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圆环隔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离心管,包括管体1,以及位于所述管体1中的圆环隔层2,以通过所述圆环隔层2使在反应混合物配制或加样过程中避免微量移液器的吸头与所述管体1内壁接触,以避免吸头污染从而造成浪费,使液体不残余在管壁上,反应混合物能及时充分得到反应。
上述实施例方案中的圆环隔层2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管体1的内壁,然而为了使圆环隔层2可拆卸或调整,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圆环隔层2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挂钩21,如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三个挂钩21,所述挂钩21挂接在所述管体1的管口处,所述圆环隔层2通过所述挂钩21挂接于所述管体1中。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圆环隔层2包括大圆环22和可改变直径的小圆环23,所述大圆环22与所述小圆环23之间通过复数个可伸缩的连接件24连接,以适应不同的微量移液器的吸头。
上述改进方案中,所述连接件24为弯折成Z形或S形的金属线,通过将Z形或S形的金属线进行压缩或拉伸,实现小圆环23的直径改变。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圆环隔层2位于所述管体1中部以上的位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体1外壁设有防滑面,防滑面可以是增加摩擦力的粗糙面11,便于手指持稳所述管体1,也可做成曲线手指凹槽持位12,也能达到不易滑落管体1的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体1底部为锥形,使反应物能进入到管体1底部充分反应。
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管盖3,所述管盖3底部设有与所述管体1的管口匹配的凸块31,使所述管盖3通过所述凸块31与所述管体1的管口塞合密封。其中,凸块31上设有凹槽311,与圆环隔层2的挂钩钩位分布于一连续的轨迹上,钩位嵌入对应的凹槽形成密封结构,使离心管构成密封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志玲,未经曹志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24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